雷公藤生长于南方背阴多湿稍肥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林和次生杂木林中。
北方没有,杨元也不会随身着毒药。
皇上派人让离京城最近的淮安区、凤阳府那里送雷公藤过来。
而在这一段时间,归闲静和杨元再也没见过,她也不能问。
廖太妃见了她一次,说把这当自己家一样,需要什么给嬷嬷说下就行。
归闲静谢了。
她想回家不想住这,敢说吗?
这会儿已经九月份,那就静下心来给三个孙子还有杨默丹丹做冬衣吧。
这里做衣服全靠手缝,女人基本的手工她还是会做的。自己有了孩子,孩子小时候的里衣当娘的总要做几件。
她给院子里的嬷嬷说了需要做什么,嬷嬷回禀了太妃之后,把她需要准备的东西全部送过来,棉絮面料都是上好的。
归闲静静下心来做衣服,心里也算着父亲何时能到,不知道,父亲到了回府没看到她会不会跑去问皇上要人。
晚上皇上去了太妃府,给母妃说了最近他让蒋员外郎带着杨元去了刑部大牢,给犯人把脉,挑出一些湿寒病人。
他让杨元带上面具,因为扬言长得太特殊,无论到哪别人都会印象深刻。
杨元挑出的犯人他让太医再诊断一下,确定无误。等雷公藤制剂好了,先给那些犯人试用。
皇上说完这些,又问归氏住在这里如何状况。
廖太妃说道:“她倒是安静,从不多问,也不见惊慌,要了面料给她孙子做冬衣。”
皇上微笑道:“看不出她还能闹出几个大动静,也不知以前在襄王府怎么呆住的。卫家的东跑西颠做个啥不奇怪,门老二的媳妇做出这些,着实让人看不透。”
廖太妃说道:“人到中年,当了婆婆,一种是想做什么做什么,没了压制有了依仗。睿智的做些对自己对儿女有用的事,不聪明的只图自己痛快,作威作福。大家族出来的还好,最怕那穷人乍富、小人得志的嘴脸。”
皇上以为母妃只是针对归氏说话,点头道:“永安侯府老侯爷虽然是莽夫,听说他夫人很是贤惠,归氏或许随了她母亲。”
廖太妃回忆神态,道:“赵太后很少真心称赞过谁,对归氏母亲赞过几次。母妃没见过老侯爷夫人,不过听和静母妃说老侯爷夫人性子格外好,进宫遇见哪个嫔妃都含笑。
“有的诰命对不受宠的嫔妃不屑一顾,只巴结受宠的。老侯爷不续弦,是再也找不到比他夫人还贤惠的女子。”
廖太妃沉思状,接着说道:“虽然我没见过老侯爷夫人,不是你查出她的身份,我真不知道她是阳曲崔家人。崔家女,母族又是大同府桑家,难怪有此风华。归氏是随了她娘,崔家桑家血脉,才会有此沉着。
“和静母妃仗着她外祖母姓崔,和阳曲崔家有点远亲才自认身份高贵,她却不知老侯爷夫人是正宗崔氏女。”
皇上很好奇崔家,他们从不和皇家联姻,崔家和大同府的桑家隔两三代彼此联姻,以保持在山西世家名望。
他是登基后因为门老二而留意归氏,以前并没注意老侯爷原配夫人是哪里人,只是知道大家都知道的,原配夫人黄氏是老侯爷母亲远方亲戚,一个孤女,老侯爷随母探亲时带回来成的亲。
归氏和离后又是做精油开铺子,找出母妃得病缘由,皇上注意了,归氏说看杂书看来的。
皇上心想,老侯爷一个莽夫家里哪来的杂书,生的还活着。孩子怎么就归氏从小爱好看书,还让丫鬟在外收集书籍。
老侯爷祖上跟随太祖打天下谋了爵位,代代有迹可查,而这个黄氏格外奇怪,一个穷亲戚,还是孤女,怎么会像大家闺秀一般。
皇上派人查了,查出来归氏母亲是阳曲崔家女。
崔家女随母去大同府探亲,回阳曲的路上遇到土匪,被老侯爷救了。
老侯爷送崔家女回阳曲,崔家说有女病逝,不认跟前的崔家女,老侯爷当年年轻气盛,直接带崔家女回京。
难怪归氏没有母亲教导却自幼看书,小小年纪把侯府打理得井井有条,是随了她母亲。
皇上把查出来的告知母妃,母妃惊讶,也说归氏是随了她母族崔家的气派。
母妃还告诉他,当年父皇在娶金太后之前,想娶崔家女,但,崔家别说一个皇子,就是太子也不会结亲。
都说京城的江家有风骨,和崔家无法相比。
皇上又闹不明白了,崔家女怎么甘愿嫁给老侯爷的,嫁了后心平气和生活一辈子。
要是像江家那样,娘家不认,老侯爷又是粗汉子,跟你走也先喝绝子汤。
这个除了老侯爷没人会知道了。
崔家这样的大族怎么会让土匪给劫了?
无非是有人做局,想娶崔家女又不够身份,出此下策。
不过后面崔家用了几年功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