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贾昶怜贫朱门酒肉(2 / 4)

老成精,自然看出了王熙凤这是客气话,但是人家既然如此说了,她也只能接着,毕竟她可是来打秋风的,家里人等着银子过冬呢。

刘姥姥一把将外孙伴儿拉了过来,可怜兮兮的说道。

“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盼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了。”

刘姥姥又对伴儿训斥道,想让他将自己叮嘱的那些话说出来。

“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的?打发咱们来是做啥事的?”

伴儿如今不过是四五岁,哪里还记得刘姥姥之前教导的话,一脸茫然的看着刘姥姥,让她有些气恼。

贾昶看着卑微的刘姥姥,心有不忍,都是为了讨生活,要不是实在遇到了困难,谁愿意受人白眼,觍着脸来荣国府打秋风。他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

“姥姥从神京城外走来,应该还未吃过饭吧?!”

刘姥姥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她对贾昶印象极好,这位贵人与众不同,能够从他眼中尊重,这即使是王熙凤眼中都没有的。

“一大早就往这里赶,哪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

贾昶笑了笑,转头看向了上方坐着的贾母,说道。

“正巧,我今日也没有吃饭,祖母若是愿意发发慈悲,就留我和姥姥一起在你这吃个饭吧!”

“姥姥和祖母也算是同龄人,聊聊家常,也是好的!”

贾母闻言大笑,拍了拍自己的腿,打趣道。

“今个儿,太阳倒是打西边出来了,往日我留你吃饭,你都不吃,今日上赶着讨饭吃,我可不给你饭吃,只请老亲家吃!”

说到这里,贾母又看向了刘姥姥,开口问道。

“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刘姥姥知道这位乃是荣国府的老太君,不敢怠慢,连忙回道。

“我今年七十五了。”

“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贾母羡慕的看着刘姥姥,向众人说道。

刘姥姥笑了笑,她是庄户人,每日还需劳作,身子自然硬朗,如果像贾母这样养尊处优,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稼活也没人做了。”

贾母笑了笑,这话听着舒服,继续问道。

“眼睛牙齿都还好?”

“都还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

“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玩笑一回就完了。”

“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呢!”

贾母摇摇头,人老了,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叹气道。

“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

说到这里,贾母这才对着一旁伺候的丫鬟鸳鸯吩咐道。

“快去准备饭菜吧,免得真的饿坏了这个猢狲儿!”

贾母没好气的看了一眼贾昶,笑容灿烂,她巴不得贾昶多来自己这里吃饭,毕竟贾昶才是如今荣国府最有出息的孙儿,是日后贾氏一族的顶梁柱。

到了这时,贾昶才找了个地方坐下,刘姥姥也跟着坐了下来,紧挨着贾母,至于板儿,鸳鸯给他抓了些果子,让小幺儿陪着他出去玩耍了。

丫鬟奉上了茶,刘姥姥喝了一口,这才同贾母聊起一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儿,都是些贾母没有听过的,十分感兴趣。

府中的姑娘们和贾宝玉哪里听过这些事情,也听得十分入神,所有人都注视着这位乡村老妇人,听她说话。

“我们庄子东边,有个老奶奶,今年九十多岁了,她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本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得什么似的。后来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

荣国府中,贾母是信佛的,王夫人更不用说,整日里念经吃斋,受他们的影响,小辈的姑娘们多少也是信佛的,甚至最后,惜春断了红尘,毅然出家了。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只有贾昶神色淡淡,只是品茶,他什么没有经历过,刘姥姥说的那些新鲜事,对他而言都是小儿科。

这时,鸳鸯已带着人摆设整齐,上面左右两张榻,榻上都铺着锦裀蓉簟,每一榻前有两张雕漆几,也有海棠式的,也有梅花式的,也有荷叶式的,也有葵花式的,也有方的,也有圆的,其式不一。一个上面放着炉瓶一分攒盒;一个上面空设着,预备放人所喜之食。

上面二榻四几,贾母和贾昶坐下,余者都是一椅一几,东边是刘姥姥,刘姥姥之下便是李纨,王熙凤等人。西边便是薛宝钗,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挨次下去,宝玉在末。每人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