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贝文和爱德礼一样都是工党领袖,二战期间,欧内斯特·贝文在温斯顿战时内阁中担任劳工和国民事务大臣,爱德礼上台后,贝文担任外交大臣。
贝文出身贫寒,他是英格兰西部一个女仆的私生子,不知道父亲是什么人,他念了几年书,就去当卡车司机,后来成为英国工党领导人之一。
1920年,英国干涉俄罗斯,贝文代表伦敦码头工人宣称,如果不把“傻乔治”号轮船上运往波兰的军用品搬走,就拒绝为“傻乔治”号装货,给当时的英国政府造成了一定压力。
这成为贝文寻求俄罗斯帮助的理由之一。
“至少从1920年开始,英国工党就对俄罗斯伸出援手,现在是你们回报我们的时候了,帮助英国恢复在东亚的权力。”贝文向莫洛托夫提要求的时候,理直气壮。
莫洛托夫就很无奈。
英国工人的罢工,不比法国工人少多少,在争取自身权力上,全世界工人都一样。
贝文在1920年做的事,值得莫洛托夫一声感谢。
可要上升到支持工党恢复在东亚权力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南部非洲人爱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俄罗斯人可不是这样。
“当我们的政府试图去干涉俄罗斯时,是谁阻止了它呢?是我,欧内斯特·贝文,我命令工人罢工,让他们拒绝装船,让你们可以按照你们自己的方式,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建立了你们的政府。”贝文这话给莫洛托夫感觉是,俄罗斯新政府的成立,百分之百归功于“傻乔治”号上的军用品。
所以莫洛托夫就很不开心。
客观上说,英国工人确实在协约国干涉俄罗斯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有多大不好说。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20年,莫洛托夫记忆犹新。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各国都精疲力尽,根本无力向俄罗斯发动大规模进攻。
当时温斯顿声称,要在8月底9月初组织14个国家的军队联合干涉俄罗斯。
温斯顿并没有明确说明这14个国家具体都是谁。
据说弗拉基米尔在看过电报之后,在电报的空白处写了14个国家,分别是:英、美、法、意、日、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乌克兰、波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
弗拉基米尔其实没写全,因为参与干涉俄罗斯的国家不止14个,德国、土耳其、罗马尼亚和希腊也参与了,大概连弗拉基米尔都没想到。
14个国家里,几乎都是凑数,只有法国人是认真的。
全世界都知道俄罗斯在一战结束后,赖掉了英国的7.5亿英镑外债。
很少有人知道,俄罗斯赖掉的外债不止英国一家,甚至英国都不是损失最惨重的。
损失最惨重的就是法国。
一战爆发前,法国是着名的高利贷国家,全世界投资,一战爆发那年,法国对外投资总额达600亿法郎,其中俄罗斯占了116亿法郎,是法国的第一大债务国。
俄罗斯新政府成立后,不承认贷款,并且没收了法国在俄罗斯的投资。
于是所谓的14国干涉军,法国最积极,联合希腊、罗马尼亚、波兰在乌克兰南部集结了6万军队,然后被俄罗斯军队轻松击败。
所以口头上最积极的英国,根本没有派军队加入干涉军。
贝文如果把英国没有派军队加入干涉军这件事归功于英国的工人运动,实在是有点牵强。
“英国工人罢工的时候,俄罗斯也曾经在报纸上呼吁欧洲国家的工人群体,向英国工人提供最大程度的援助。”莫洛托夫也没说谎,只要欧洲国家有工人罢工,俄罗斯都会提供精神支持。
想要物质上的援助,那得看情况。
“在黑海出海口的问题上,英国并没有完全支持俄罗斯的诉求。”莫洛托夫在黑海出海口这个问题上怨念深重。
扯不赢南部非洲,还能扯不赢你联合王国!
“你们并没有按照承诺从波斯撤军——”贝文亲俄的程度也有限。
跟温斯顿相比,贝文和爱德礼都算是英国的亲俄派。
但是这里的“亲”,也没有亲到罔顾国家利益的程度,在一些根本问题上,英国跟俄罗斯之间矛盾也很尖锐。
传统意义上,波斯是俄罗斯和英国的共同势力范围,波斯北部属于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南部则是英国的影响力更大一些。
德黑兰会议期间,温斯顿和大胡子达成一致,等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和英国都要从波斯撤军,成立一个不受外部势力影响的波斯新政府。
英国已经兑现了承诺。
俄罗斯那边没动静。
“等波斯新政府成立后,我们会撤军的。”莫洛托夫对英国人的道德绑架不屑一顾。
英国撤离波斯,不是为了还给波斯人一个独立的国家,都是迫于英国现状不得不撤离。
和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相比,英国的实力衰弱明显,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力进一步降低,波斯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彻底失控,英国只能放弃。
跟英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