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搞定第一道难关。 拜完之后,李蕾又说:“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的镜头随着谭张,一起登上华山吧!请谭张在欣赏华山的美景之时,顺便把剩下的五道题目解答完吧。” 一行人有记者、有教授、有工作人员、还有特别挑选出来的十几位书迷,走上了华山索道。 等待缆车的时候,李蕾提到了三场节目的第一场,御。御在君子六艺中是驾车的意思,在这里当然没车可驾,但是可以坐缆车。直播时间有限,不可能全程爬山,乘坐缆车就是必然之选,变相的展示了御这场节目。 乘缆车把西峰上下一个来回,中间众人谈论了许多华山美景。心情都舒畅起来。 随后开始攀爬北峰。 李蕾继续出了三道难关的第二道,乐。 在华山道旁,有穿着古装衣服的男女乐师,或吹奏笛子。或弹奏古筝,或吟唱诗词,让张谭根据这些音乐,来回答乐师们演奏的是什么曲子,或者吟唱的是哪首诗词。因为事先就把答案告诉过张谭。 所以。很顺利的通过了乐这一关。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九点十分,众人登上了索道广场,在这里,迎来了三道难关的第三道,射。 广场上有箭靶,距离十米远,让张谭射箭,射中即可。 十米是很近的距离,张谭昨天下午还特意去了射箭馆。练习两个小时的射箭。因此当弓箭握在手中,立刻摆好姿势,做出弯弓射雕的p色,拉成满月再松手,离弦之箭瞬息射中靶子。 有点偏,但稳稳的挂在上面。 “好!”身边众人,一起鼓噪。 至此三道难关全部完成,众人直接登上了北峰峰顶。 山风拂面,李蕾喊出了三场节目的第二场,书。 一块包裹着红布的巨石。立在顶峰小广场上面,镜头直播中,张谭上前,将红布扯下。巨石露出了真面目。是人工塑造的石头,上面用朱红颜色雕刻出四个鲜红大字华山论剑,旁边还有三个小一点的红字谭张题。 这一副字,是前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张谭现场写出来的大字。 将作为华山的景点,保存在山上。 不得不说。张谭的毛笔字进步很大,这一副字,棱角分明,钢筋铁骨,有如九天银蛇飞舞盘旋,格外的有气势。 …… 西岳庙分会场,上千谭张迷聚集于此,看着大屏幕中的直播。分会场的主持人,恰到好处的与主会场连线,让谭张迷们评价张谭的这几个字。 分会场的气氛立刻热烈起来。 有谭张迷说:“银钩铁画,王羲之在世不过如此。” 有谭张迷说:“探长的字仿佛得了颜真卿、柳公权真传,十足的颜筋柳骨。” 还有谭张迷说:“我不会毛笔字,但我就觉得好看。” 也有谭张迷说:“写得好,写得好,写得好,因为很重要,所以要说三遍。” 面对分会场书迷们的捧场,张谭说起了自己学毛笔字的经历:“我们家世代务农,我外曾祖父是过去的教书匠,教私塾的,我爷爷放牛娃,小时候在门外偷学,因此被我外曾祖父相中,教他读书写字,后来还把我奶奶嫁给了我爷爷。” “因为外曾祖父写一手好毛笔字,传承给了我爷爷,我爷爷又传承给了我父亲兄弟几个,和我们这些小辈。基本上我的叔伯、兄弟都会写毛笔字。我成为作家后,我爷爷便告诉我,字如其人,作家写不好字是会被笑话的,督促我时常练习毛笔字,这几年一直没有落下过。” 笑了笑,张谭又说:“不敢说写得多好,至少能看得入眼。” 队伍里的张大胡子,也是书法爱好者,当下点评说:“你谦虚了,你这个字啊,入木三分。书法精髓有三,创体、表美、蕴意,别的先不说,至少占了表美这一点。” 笑笑闹闹,书这一场节目也过了。 至此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剩下一场数了。 数在六艺中,是九数的意思,九数就是九九乘法表,古代的数学。而今天的数,则安排为《谭张华山论剑》的重头戏主会场华山论剑。 “北峰海拔1561米,这个主会场只有110平米,我们的主办方拿着凳子一个一个地量过无数遍,最后发现上面最多只能摆30把椅子。所以,这时隔八百年的第四次华山论剑,就在我们三十人中间,角逐出天下第一!” 主持人李蕾郑重的介绍。(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访问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