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战帅练兵歌(1 / 3)

第575章战帅练兵歌

对于李玄英的疑问,郭康自己确实也没什么太好的解释。

这个时代的战争情况,他了解的还是比较有限。尤其是大军作战,基本上没什么经验。

关于军备选择,李玄英说的其实没错。军队总是喜欢统一而高效的装备,那种兵器五花八门的情况,基本都是特例,或者不得已而为之。不过碰巧,这个时代的武器,恰好是出了名的、火器混乱的时代。

由于早期火器问题众多,大家也搞不清最佳路线在哪里,因此,很长时间里,各种火药版本的“奇门兵器”层出不穷。从文艺复兴前后,意大利工匠的种种“科学狂人超前构想”;到明末各路人马,捣鼓出的一堆“大明末日黑科技”,基本上都是这种范畴。

虽然很多设计,看起来思路很先进,颇有些现代武器的意味,很容易收到后人的赞誉。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武器都很难起到符合设计者需求的作用。而到燧发枪成熟之后,很快就一扫江湖,取代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火器,成了火器时代的长矛,又让士兵的武器近似了起来。

而使用刺刀的技术,比这还要晚的多。

燧发枪在欧洲,大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开始扩散普及。而刺刀则晚了一百年,得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这时候了。但是,有刺刀,并不代表有相关的训练和教学。脱欢他们想要的“秘笈”,还得更晚。

刺刀应用的很长时间里,欧洲的军官们并不认为有必要对士兵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果需要使用刺刀,那只要依靠本能,往前冲就行,根本不用人教。另一方面,刺刀格斗技术也确实没什么应用空间,因为战场上,基本不会出现刺刀格斗的情况。

至少在这个时代,刺刀冲锋和刺刀格斗,完全是两回事。绝大部分欧洲士兵,根本没有勇气和技术进行近距离肉搏,只能远远对射。所以只要一方有足够的士气,鼓起勇气一拥而上,另一方就肯定会直接跑路。一直到拿破仑时代,刺刀格斗都极为罕见,格斗中的伤亡也不是胜败的决定因素。一些军事学家甚至声称,自己这辈子就没见过会战中有格斗的情况出现。

而这种区别,也是因为国家制度和文化。说白了,紫帐汗国就没法学欧洲国家,去搞“垃圾海”战术。同样,欧洲人也很难去直接学紫帐汗国,组织公民兵。因为欧洲各国,现在基本还都是封建制度,和紫帐汗国这种……不知道叫什么制度,有根本性的差别。大家想学,也没法学啊。

而更重要的是,紫帐汗国的情况,也和其他欧洲国家,差距太大了。

而拿破仑时代的改变,最重要的还不是军事上。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军事界才终于又意识到,步兵也可以有士气,而且还挺有用的。另外,拿破仑也开始推广训练士兵的思路,他认为,仅仅将人聚集在一起,是称不上士兵的;只有通过训练、指导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因此,他要求步兵至少要经过三个月的训练,骑兵则至少需要长达四到五个月的培训才行。

虽然拿破仑的大军,最后还是在“梅毒将军”的打击下灰飞烟灭,但这种思路,依然震撼了其他欧洲人。自此之后,对士兵的精神激励、体能训练和刺刀技术训练,才开始流行起来。最早一批刺刀术教材,也在这个时候才出现的。

“而这火枪,再精细,也比不上弓啊。它的弹丸,更是比箭便宜多了。跟这东西比起来,所有的弓,都是精工产品。”他拍了拍枪身,说道:“我们绝大部分士兵,都会使用弓箭,也没见大家觉得弓太贵了就不用。可见,关键不是价格问题,而是我们还没有养成习惯,没有配套的产业。如果能推广开,那肯定会弓更有优势的。”

最早开始重视刺刀训练的著名人物,大概是18世纪末的俄国军事家苏沃洛夫。他制作了一些专门的靶子,让士兵进行刺刀训练。只是,对于具体的拼刺动作,依然没有什么要求,只是叮嘱了一些对付骑兵时候的动作,其他的,让大家自己寻思着练就行。

“好像确实是这样……”郭康感觉也有道理。

而就算这种极为简易的训练,也没有被广泛接受。在俄国和奥地利联合作战的时候,奥地利军官就对苏沃洛夫的做法嗤之以鼻。当然,从后世角度看,他们的想法也没错。就奥地利步兵那个素质,要是射击都没法拦截骑兵,那也就不用考虑后续动作了。人家哪有那個士气在刺刀的攻击距离内对抗骑兵还不跑……

“我跟小朱还有工匠们讨论过。这个火枪,现在漏气太严重了,效率其实很低。”他解释道:“不过,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改善工艺来提升的。另外,枪管的制造,也有不少提升空间,他们说,今后会想办法进行研究,看怎么把质量提上去。”

军事不是个空中楼阁,它根本上是基于政治的。军队的编制、训练,士兵的自我定位和积极性,说到底,也是由政治因素决定的。实际上,哪怕拿破仑那种训练三个月的步兵,在紫帐汗国看来,也是严重不合格的炮灰,更何况其他各家那些更加缺乏训练的“垃圾兵”了。

“也不是不行。”李玄英却摇摇头:“你去过制弓的作坊么?一把角弓,起码得做大半年以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