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嗟呼,大女主当如是也!(2 / 3)

朱文奎解释道:“市民们应该是第一次见到武装修女这样集体行动,感到更新奇,才是正常的。而且一样都是全副武装的情况下,大家肯定更关心这些姑娘。对于这些,我们早都有所预料,也专门和大家告知过,不会觉得抢了风头,就不高兴的。”

“这样啊……”

他们说着,就看到队伍中央位置,几辆大车也转过街角,缓缓驶了过来。

最大的一辆,车底板上是个帐篷一样的构造。车上装饰着紫色的绸缎,沿着顶部的毡盖一直垂落下来——这就是紫帐汗国称呼的来源,也是代表汗廷的标志。所以公主出嫁这样的大事,也是乘坐这种大车。

在它前后,还有一批车辆,搭载着包括马王妃在内的客人,和其他随从参与仪式的贵妇们。公主的婚车前,太后骑着马,亲自引导,旁边还跟着几个汗室的其他长辈。

按照传统习惯,除了大汗的继承人,其他子弟也都会得到分封,建立各自的兀鲁思。紫帐汗国建立以来,也经常直接效仿蒙古习惯,把汗室成员和功侯家族等,分封到草原上。早期的时候,还能组织自己的部落,建立军队,建制上归属北衙都司管辖。

然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农耕区的面积、人口、以及政治上的重要性,都迅速增加,很快就远远超过了草原地区。现在要是让他们离开大都,再去草原上,说难听点都和流放差不多了。因此,汗室诸王普遍选择住在城里,不去受封的部落,实际进行管辖。到巴西尔的时候,连委派管理人员的职能,都被朝廷收走了。

一些汗室成员,安于在大都当富家翁。另一些还想做点事的,往往会从事商业。在草原上经商,也是汗廷的老传统,因此,不少人都选择以此来赚些钱花。通过自己的身份,在草原上往来打点,经营商路,借此在东西方之间当二道贩子赚差价。

所以,现在大部分人,依然在大都。平时他们也不怎么活动,倒是每次庆典的时候,都会很活跃。

在车队后面,又是上百多个名义上归属于各位汗王的北衙骑兵,穿着传统的皮袍子,拿着仪仗用的长矛,随行护送。他们之后,则是鼓吹乐队,以及更多的旗手。整个队伍,人马延绵足有一里多。

加上他们后面,也同样跟着各家前来祝贺、捧场的队伍,从出发地到娘娘庙这边的广场,挤得满满当当。公主车驾已经到了教堂,末尾的客人估计还在修道院没出来。

这时,几名教士指引着车队停了下来,到路边暂时等待。与此同时,又有一股人马,从皇宫那边走了过来。

“好了,要开始了。”朱文奎连忙吩咐妹妹:“你先在这边待着也行,但等会儿要老实点,千万别乱跑——别看母妃脾气好,这次要是惹出事,那可是大事,她回去非得打烂你屁股不可,到时候我也保不住你。记住了么?”

“记住了,记住了。”小让娜还在若有所思,答道。

朱文奎明显将信将疑,不过来回看了看,发现这边场地很挤,而且估计也没时间把她送到马王妃那边,再赶回来了。只能点点头,暂时认了下来。

皇宫那边来的,就是大汗夫妇的队伍。他们那边,参与仪式的贵宾不多,但值守宫殿的“瓦良格人”全体出动,把道路都塞满了。

队长奥拉夫森扛着他那把标志性的大斧头,长长的胡子结成了辫子,头上带着怯薛的白色大圆帽,走在队伍最前,很是引人注目。之后,是一众卫兵,拿着武器和斧头、木棍之类的仪仗。大汗和皇后带着几名亲近贵人和随从,在众人簇拥下,骑着马走来,一路来到广场上。

“他们这边,好像没人坐轿子啊。”小让娜评价道。

“这也是人家的习惯。”朱文奎说:“轿子其实不是好东西,它比骑马乘车更舒服,但正是因为如此,很容易让人软弱骄横。唐朝的时候,就专门有规定,除非皇帝特别允许,或是生病无法骑马,否则大部分官员也不能乘坐轿子。”

“最喜欢轿子的,是宋人,尤其是靖康之后,轿子迅速在南方普及开,连朱熹都感慨说,当今天下已经无人不乘轿了。但在后人看来,这东西也和软弱的宋朝挂了钩。”

“大秦国这边,就认为作战是需要车和马的,但轿子显然与此无关,仅仅是为了享受而已。逃避战争,追求享受,这是宋朝灭亡的原因,所以必须避免。当然,也不止他们这么想,国朝初立的时候,太祖皇帝也下过命令,不准众人乘坐轿子,原因也是要吸取大宋的教训。可见,这种想法,也是挺正常的。”

“这样啊……”

他们正说着,王大喇嘛已经带着教士们上前迎接,请摆赛汗夫妇下马等待,随后向乐队挥手,示意仪式开始。

早已准备就绪的乐团演奏起来。众人敲锣打鼓,吹响唢呐,奏响了欢快而圣洁的宗教音乐。圣歌中,队伍再次动了起来,公主的大车也打开了门,一身紫色华袍的狄奥多拉,在侍女搀扶下,缓步走了出来。围观的众人,立刻发出一阵远超之前的热烈欢呼。现场的氛围,一时达到了高潮。

“哎——”小让娜见状,大声感慨道:“真正的女主角,就应该像她这样吧!”

“什么?”朱文奎没听明白。

“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