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很是顺利,叶珂和弘晖从一开始兴致勃勃,在甲板上一起呆上好久,到处张望。
到后来两边的景色都差不多,他们也看厌了。
弘晖就拿着书看或者做功课,叶珂偶尔看看游记,有时候就去帮四阿哥磨墨。
四阿哥在去之前,就已经派人先行一步。
他是个谨慎人,大张旗鼓过去,那些官员要是掩盖什么,估计就会提前动手遮掩,自己过去后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于是四阿哥就让人先去看看,打探一番,再传信过来。
这天叶珂就见四阿哥皱眉看着手里的信笺,明显心里极为不快,连平日温和的表情都要保持不住了。
四阿哥放下信笺后叹道:“皇阿玛还想着这是个轻松差事,让我出去走一趟,算是散散心才回去,如今有的忙了。”
言下之意,山东赈灾的情况没有康熙预料中那么乐观。
不说收尾,问题还多得要死,偏偏当地官员还报喜不报忧!
派去的人还没打探太多,但是路上死去的百姓就跟禀报康熙的数量不一样,起码报的死亡数字要少上一倍不止!
四阿哥当机立断,让船只停在一个大港口上,然后对外说路途疲倦,要在当地歇息几天再继续出发。
其实是另外雇了一条小船,换了一身衣裳过去。
不过他们再怎么换衣服,布料不会差到哪里去,说是装作贫民那是不可能,那通身气派就遮掩不住,就只能装作富商。
四阿哥假扮富商,带着妻儿出外,身边有护卫就很正常了。
船家是父女二人,父亲年迈,女儿风吹日晒,也比实际年龄要苍老一些,皮肤晒得黝黑,双手也满是茧子。
两人见一行人来了坐船,多少有点战战兢兢。
不过弘晖说话一团和气,小脸笑眯眯的,让两父女没那么害怕了,只觉得这家人十分和善。
他们给的银钱也爽快,又不嫌弃船只有点老旧和窄小。
四阿哥对他们的说辞是山东的买卖出了点问题,要过去看看,临时雇不上别的船,然后顺势问起那边的情形。
他会选上这对父女,也是因为打听到二人就是山东本地人,一直是打鱼为生。
只是干旱了,人都没吃的,更别提是鱼了,于是就做来往船只的买卖,赚点辛苦钱,勉强能果腹。
老船夫一听四阿哥问起就满脸低落:“田地的作物都旱死了,土地都裂开,井水里什么都没有。”
“赈灾的大人?确实来过,看了看就走了。粮食送来了吗?送了,都放进了当地的粮仓里面。”
四阿哥一听就有点放心了,起码这些人是把赈灾粮食送到地方,而不是中途就伸手抢了去。
能直接放进粮仓里面,肯定要点算过,这些送粮食的侍卫才敢走。
不然粮食没送到,他们就是渎职了。
叶珂却听出一点不对劲来了:“然后呢?他们开仓赈灾,给大伙儿分吃的了吗?”
老船夫的面色更是愁苦了,四阿哥心里不由咯噔一跳。
这船夫也谨慎,哪怕四阿哥是个商人,却一看就不是一般人,他并不敢说得太细致,免得惹祸上身。
“开仓赈灾需要上头允许才行,当地父母官不敢轻易开。有一位郑县令看当地饿死的人多,于心不忍,就请示了上峰,开了一部分粮仓来救人。”
“后来消息传出去,郑县令就被一批侍卫押走了,连他的上峰也被带走。”
被带到哪里去,是不是落罪处置了,老船夫就不敢说也不敢问了,更不敢打听。
他心里明白郑县令是个好官,但是没有上头允许随意开仓,确实会引火烧身,也难怪其他当地官吏都不敢随便开。
但是不开仓,那么多粮食就在粮仓里头,眼睁睁看着受灾的百姓饿死了。
这听着似乎是个无解的事,只怪交通不够便利,这边请示送到京城等康熙批复,饿死的百姓就已经不知道多少了。
叶珂怕四阿哥难过,偷偷握住他的手,却感觉他手心冰凉,不由一愣:“爷?”
四阿哥回过神来,摇头道:“我没事。”
他明显有未尽之意,只是不好在老船夫面前开口。
叶珂就接话道:“听闻这边的鱼儿特别新鲜,船夫做的鱼食最是正宗,有劳两位做一做,让咱们也能尝个鲜。”
这做饭的自然不会是两父女,毕竟他们做的饭菜要进四阿哥的口。
所以他们两人就负责打鱼,然后帮忙处置了鲜鱼后,指点跟着来的厨子和嬷嬷如何做正宗的鱼食。
等两人一走,四阿哥带着叶珂走到船头,周围没有人在,这才小声说道:“那些当地官吏确实不敢随意开粮仓,不然会是大罪。但是另一方面来说,他们不动,拖得久了,那好处就要大多了。”
叶珂听得疑惑,不开粮仓还有好处了?
等四阿哥仔细一说,她才明白过来。
原来是这些官吏把赈灾的粮食都放进粮仓里面,不轻易打开。
外头干旱,饿死的百姓不知道多少。
等上头的批复姗姗来迟,又或者当地官员故意拖拉一下,余下需要赈灾的百姓就更少了。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