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咬着笔头努力计算了,大伙儿都围了上来。
就连弗里敦国立医院的医生们也都跃跃欲试,毕竟在他们的思维观念里,补液量多少,跟你需要输入的针剂数量有关。
比如你要用到5钟药,那就挂5瓶水呗,液体仅仅是当作融媒在使用。
他们是知道理论上补液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平时在临床上根本就不是很注意。
现在看到烧伤病人需要补多少液体,什么种类都需要严格计算,一个个都惊讶同时,也佩服起陈棋的严谨来。
家属们伸长了脖子在窗户口瞧热闹,越瞧越不爽了,好嘛,让你治病救命,你们他娘的咋写写画画起来了?
这是抢救室,不是文化沙龙呀,医生们你们做个人吧。
陈棋不管别人怎么想,嘴里一直在默念:
“伤后第1个24小时,预计补液量(mL)=烧伤总面积(%体表面积)×体重(kg)×2.6mL(胶体与电解质之比为1:1,各为1.3mL)+2000mL水分。
复苏的前2~3小时,可视情况将第1个24小时液体总量的1/2快速补充,另1/2于余下时间均匀补充。
伤后第2个24h预计补液量(mL)=烧伤总面积(5%体表面积)×体质量(kg)×1mL(胶体与电解质比为1:1,各0.5mL)+2000mL水分,于24h内均匀补充。”
这一套公式下来,中英文都有,别说人家黑医生们看不懂,就连华国医生也是一脸懵逼。
陈棋写完,看着草稿心里满意极了,这多少年没有背这些玩意儿了,居然还能想得起来,果然是干外科的天才。
易则文忍不住了,代表大伙儿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陈院长,这,这个公式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陈棋心想我哪知道为什么这样?这都是专家们在长期的临床和实验中摸索出来的,反正肯定不可能会错。
“别管这些,就按这个原则赶紧治疗,实在不懂的,回头我给你们补补课。你们几个测一下伤烧面积,面积怎么算都会吧?对,一个手掌占比1%。”
旁边来自火腿市的小医生不甘地问道:
“陈院长,那你能不能举例说明,这先晶后胶怎么理解?这个你不说清楚我们怎么在临床用药呀?”
陈棋心里腹诽,都什么时候了,病人都快死了,还不赶紧抢救?
但自己的下属,或者“半个学生”们有疑问,他这个带教老师还是要耐心回答的:
“好,那我简单举几个例子,先晶后胶的“晶”是指晶体溶液,包括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溶液、高渗溶液等。而这个“胶”自然指胶体溶液,比如右旋糖酐溶液、代血浆、血液制品等。
先输晶体溶液,是因为晶体溶液不会提高血液的粘滞性,有利于血液循环,防止脑部缺血性休克死亡。更不会提高血液的粘滞性,这样就有利于血液循环,防止脑部缺血性休克死亡。
晶体溶液的溶解性比胶体溶液的要好,血液运行的阻力小,血液运行速度快。胶体物质则会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血液运行阻力大。所以我们需要补充血溶量时,要用先用晶状液,这一点很关键。”
陈棋一边写医嘱,一边给身边围着的年轻医生们做现场教学。
然后大群小萌新,甚至中年医生们,全部都低着头,认真将陈棋的第一句都记下来,态度要多端正就多端正。
三条静脉通道打开,液体快速输入,速度之快,让一些小医生们都担心不己。..
另一个来自丽水的小医生有点弱弱地提醒道:
“陈院长,这,这滴得也太快了吧,一口气同时上三个输液,滴速过快容易引起心衰和肺水肿,是不是太危险了?”
平时临床上,医务人员对点滴的速度控制得很严格,实在不知道的,也是宁可慢而不是快,就怕出意外。
陈棋这时候已经站了起来,一边拆着导尿管,手里活不停,一边继续解释:
“那要看什么时候呀,你们瞧这位黑人司令,都已经休克了,也就是说快死了,这时候我们补液的原则是什么?那就是快速补充血容量,以最快的速度提升高血压,纠正休克。
相当于要先给他的小命吊着,只有过了休克关,你才能再谈后续治疗,对不对?毕竟这休克一个不好,死亡率那是相当高了,无论任何时间,保命永远都要摆在第一位。
比如肾脏吧,如果血容量减少、肾血管痉挛、溶血以及毒素作用等,导致尿少尿闭、血红蛋白尿,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个问题如果不提前预防,你救回来也是个残废。
来,张兴,给病人将导尿管插上,赶紧的。”
张兴接过导尿包有点为难地看了看这位Z司令的大腿根的地方,忽然有点心疼这位黑人司令。
要不是位置没跑了,否则根本就看不出那黑黑的一团是什么?
小鸟都变成烤鸟了好不好。
这要插尿管,就跟开盲盒或者说开“叫花鸡”一样,先要把外面的焦碳先敲碎去除,然后再仔细寻找尿道口在哪。
一想到这个,张兴都是打了个冷颤,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