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没有了意义(2 / 3)

,最起码不用去面对那惨烈的结局.......”

黄小伟听得心头一颤,缓缓转头的他,目光骇然,“你,都知道了?”

刘备歪头轻笑,“为什么不知道?你的书架上就放着《三国志》,沙发后面不知何时掉了一本《三国演义》更何况这里是现代,电视电影都在演着我们那个时代的一切,你单单一句不让我们看书,就能让我们对一切都无知无觉么?”

黄小伟低下了头,“我不是故意要瞒着你,而是,这个结局,我觉得,对不起你们.......”

刘备目光沧桑,嘴角苦涩勾起,“对不起么?是啊,确实很对不起啊......”

望着医院走廊明晃晃的灯光,刘备眯住了自己那双浑浊的老眼,神情寂寥,“少年困苦,励志行效光武,定危中兴,起兵数十载,连败连战,亲朋故友先我而去,发妻病亡,仅余独子,然终得见大汉重振之光,可最后,却只换来了天下三分终归晋......呵呵,小伟,这个结局,不光是对我,还是曹阿瞒,都来的太过残忍。”

老头轻轻地笑着,“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黄小伟微微侧首,眼中有着一些晶莹涌动,是啊,不管是刘备还是曹操,当他们看到了历史最终走向的那一刻,他们这一生的征战厮杀,似乎都已没有了任何意义。

“为什么之前我们说过愿意留在这里,愿意作为俩个普通的老人活在这个时代?因为那结局,我们都不愿接受,也不想接受。”刘备看着黄小伟,老眼含泪的他笑了出来,“你要让我亲眼看着云长翼德离去么?你要让我亲眼看到那场大火么?呵呵,王图霸业,雄心壮志,我一生所执著的一切,到头来也不过是一捧黄土......”

刘备惘然的将头靠在了身后的墙上,闭上了他的老眼,“中兴汉室这四个字仅仅只是曹孟德口中的虚伪之言么?不,小伟,我姓刘,我就是大汉皇室,血脉再远又如何?我到底是高祖后裔,这四个字便是我走到今日的支撑。为何?因为我曾见过赤地千里,我曾见过白骨遍地,大乱之世,群雄纷争,诸侯为了争片许之地,踩着百姓累累的尸骨前行,小伟,年少之时老夫便励志要匡扶汉室,因为这是一份责任,是刘姓皇室该承担的责任!”

老头含泪的看着黄小伟,“因为我姓刘啊,我师为卢植,年少之时他便教导我,刘姓之人当此世更应奋力,方能无愧于天下。”

话语落,刘备的眼前出现了一个身着麻衣的少年。

——————

少年出生不久,其父便早亡,只留下他与母亲织席贩履为生,然生活困苦,刘母亦不曾忘记对其教导。

有一日,那少年看着自家院旁的那株桑树长势雄壮,远远望去犹如车盖,家境贫寒的少年人意气风发的与身旁的玩伴们说道,“我日后定能乘此羽葆盖车,驱逐奸佞,已定朝纲!”

闻讯赶来的叔父大声呵斥他不要乱语,小心连累全家遭殃,可少年人的眼神却依旧是那般的明亮,只因他是中山靖王之后,日后定要辅佐贤君,平治天下!

这是属于少年人的梦想。

十五岁那年,一位身穿儒服的老者,站在了身姿挺拔的少年面前,轻声问着,“你姓刘?”

少年行大礼拜下,“孝景皇帝之玄孙,中山靖王之后,东郡令刘雄之孙刘备,肯请老师传道授业。”

“想学何者?”老人饮下手边清茶,淡淡问道。

少年自信拱手,“愿学治国安邦之策。”

一生都在朝堂沉浮的老人,闻言长长一叹,“治国安邦啊......难,太难,也不是你所能做到的。朝野黑暗,民不聊生,又何能怨民?宦官外戚朝臣三方争斗,有识之士皆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又如何定国安邦?陛下荒谬,居大位者无博爱天下之心,此国如何治也.......”

话语落,苍凉无比的老人看着少年,苦苦一笑,“可你要记得,你姓刘,是高祖后裔,这天下就快乱了,到了那时,你要担负起刘姓皇族的责任,尽可能去做,只求不负高祖后裔,不负天下苍生便好.......”

少年再度行大礼拜下,“学生谨记于心。”

——————

二十四岁,身负战甲的青年,望着眼前尸骸遍地的战场,一个人茫然的站立着。

在他的眼前有着成百上千具的尸体,那是所谓的黄巾叛贼,而这一次他平叛有功,料想也可加官进爵,可不知为何,在战场上奋勇厮杀的青年,在大战结束之后,却陷入了沉默。

望着身旁瘦骨嶙峋的老人拿着锄头倒在他的脚下,望着脸色枯黄的母亲抱着怀里的婴儿被乱箭射死,青年人的嘴唇颤抖着,眼神慌乱着,这,这是黄巾军么.......这,这不该是黄巾军.......

好友公孙瓒来到了他身旁,看着青年无措痛苦的模样,公孙瓒轻轻一叹,“民不聊生,又何能怨民?老师当年的话,直到今日我才明白,玄德,这些黄巾军,其实都只是活不下去的百姓罢了......”

青年如遭雷击,眼中蕴泪的他,颤抖的张开了嘴,“我们,是不是,杀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