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并州安金氏(1 / 2)

安金氏复姓为鲜卑族脱谱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多已省文简改为单姓安氏、金氏,融入各氏大家庭,族人多以涿州、洛阳为郡望。

得姓始祖:安金全。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鲜卑族,出自后唐政权振武军节度使安金全之后,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

历史上,鲜卑族中有安金氏部族,为鲜卑族脱谱姓氏,未被《魏书》所载,其族代表人物就是后唐时期著名的关内道振武军节度史安金全。

安金全,公元?~929年待考,代北鲜卑人(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带),其家世为边将。

安金全少年时即十分骁果,擅于骑射。唐末晋王李克用(后唐武皇,公元856~908年)时期即为骑将,屡从征讨。后唐庄宗李存勖时期(公元923~926年在位),他以挽救上党郡潞州及讨平河朔之战功,累晋为刺史,后以老病退居并州(今山西太原)。

唐哀帝李柷天佑三年(公元906年),天下大乱,梁王朱晃(朱温,公元852~912年)属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大将王檀(字众美,公元866~916年)率军三万,乘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朱邪亚子,公元885~926年)率军远在邺城(今河北临漳)时,突袭其后方的并州。

当时并州城内无后备之兵,敌军奄至,监军张承业(康承业,字继元,公元846~922年)大恐,计无所出,只得命令诸司丁匠们登陴御捍。而王檀挥军外攻甚急,城内人皆惶恐。已经退隐的安金全遂出谓张承业说:“老夫退居抱病,不任军事。然吾王家属在此,乃王业本根之地,如一旦为敌所有,大事去矣。请以库甲见授,为公备寇。”

张承业高兴坏了,当即取胄甲授之。安金全披甲跨马,召率子弟及退闲诸将,得数百人,乘夜出并州北门,突然出击于羊马城内(外城工事),后梁兵马登时惊溃,由是退却。随后牙校石君立(公元?~923年待考)率军自潞州(今山西长治)赶至,后梁汴军仓惶退走。若无安金全之奋命,并州城几危矣。

后唐庄宗的性格比较矜伐,凡有大将立功,不时行赏,但不晋其爵,故而安金全终后唐庄宗之世,名位不进。

南北对垒之际,每当后梁汴州有游骑(细作)外出,皆必为安金全所抓获,故而后梁侦逻者皆惧,称之为“安五道”,盖比“鬼将有五道”之名。

李存勖之子李嗣源与安金全有旧,及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登极为后唐明宗,特授安金全同平章事,充振武军节度使。安金全在任二年后,唐明宗发现治民为政非其所长,乃诏回赴阙,俄而病卒。唐明宗为此还特意废朝二日。

在安金全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部族名称为汉化姓氏,称安金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安氏、金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改姓,出自著名的“雅克萨战役”沙俄俘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清朝初期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二十四年(俄沙皇费德尔·阿列克赛元年,公元1685年),在著名的“雅克萨战役”(俄称“阿尔巴津诺战役”)中沙俄侵略军战败,时有从雅克萨、尼布楚等地的九百一十二名沙俄军人被康熙大帝俘虏(大多为哥萨克族人)。

中俄之间在战后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后这些俄罗斯战俘皆被康熙大帝带回京城,赐予汉姓“安”氏,意令其“安定”,这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这些俄罗斯战俘后康熙大帝被编入镶黄旗满洲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成为所谓的“俄裔近卫军”。最初,这批沙俄俘虏大多聚居在北京城的皇城根、宽街、四部府等地,后集中拢驻于北京东直门内北官厅一带的胡家圈胡同。当年,满清政府对他们还是比较优待的,还分别赐给他们四~七品官衔。

在该支安氏族人中,除了极少数人后来随沙俄东正教圣尼古拉教团返回俄罗斯以外,余皆留驻京城,逐渐被汉化。其中有族人后与满族金氏(爱新觉罗氏)联姻,其后代则合其姓氏,称安金氏,世代相传至今。

安金信昭

安金利容

安金伯琳

安金性成

安金大程

安金弼仲

安金佩莹

安金人骥

安金本干

安金干祐

安金水玲

安金孟林

安金曼云

安金犹龙

安金成学

安金应通

安金应达

安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