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1 / 1)

土苕问题背后的原因其实不难猜,他觉得,或者说那几个孩子觉得是自己害死了三桃。  那老虎就算过得了牛头垭口也决计不敢直接进入壁结村太附近的范围,只能在稍微远一点的位置活动。  按着三桃那副性子,你要她在家长的叮嘱下走出村子那是千难万难,不过这孩子就是个班长命,村里拢共就是那么些孩子,顽皮的一定要出去耍,三桃大多数时候都会跟着。  这姑娘心思细腻,又听话,还勤快,哪家孩子做点鸡飞狗跳的事情都是她打打圆场就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了,虽然免不了成为家长嘴里“别人家的孩子”,但这性子却得到了所有小孩的一致认同。  要是苛刻一点,那可以说三桃没了,这群平日里胆大包天的孩子才是罪魁祸首。  乡里人哪有那些书生老爷的养气功夫,老杨叔往家里带回噩耗以后,他那身子并不好的媳妇儿就在家闹上了。  乡里乡气的总不能听到有人寻死觅活不管,可是这一劝,本来心里就有无数埋怨的李婶就把自家乖女儿去世的所有怨气一股脑的洒了出来。  作为带着三桃出游的小伙伴,没有一家不被李婶问候的。当然,本也是这么想的老杨叔更不会在这时候和自家媳妇儿唱反调,只是默默放弃了拉扯李婶。  这些孩子可能小小年纪,自己本就吓得不轻,当时也来不及思考这些,可李婶这么一闹腾,他们才转念过来,有了围堵姜鸣这一段。  送走了所有家长,姜鸣去隔壁借了个简易大背篓,回到家里把墙角的坛子全部拿出来,就着草绳把坛子捆在背篓上往老杨叔家里去。  老杨叔一家先是深夜寻人,又经过那一通闹腾,除了年龄大些的两个女儿其他人都显得很木楞,接了姜鸣送来的坛子,只是机械的说声谢谢,又缩回原地呆呆站着。  见三桃两个姐姐急的眼泪打转,姜鸣主动帮忙收拾起了院子,不一会儿家里富裕些的乡亲也带着吃用的东西来老杨叔家院子外搭起了土灶台。  炊烟袅袅,姜鸣喂李婶吃了些东西,老杨叔也恢复了些许活力,大家才张罗起席面来。  按说三桃新丧,不该当天摆席,不过大家写了万民书,算是见了血得冲冲,再加上姜鸣要去送信,以后守村人不在,也只得这时候先把席面办了。  等到村里的老人们过来,在姜鸣的住持下举办了一场悠远古老的仪式,一村人沉默且坚定地吃下了这一桌桌算得上丰盛的席面。  吃完了席,老杨叔翻出两个磨得锃亮的铜钱塞到姜鸣手里,另一位吴叔也拿出一堆新崭崭的布鞋包圆了布包挂在姜鸣背上。  十六双布鞋,崭新,有大有小,省着点够姜鸣穿到二十岁。  姜鸣没说话,生生受了,转身回家就把东西一一打包好,弄成个不小的包袱放在家里,然后趁着夜色走到了村外一所已经破败不堪的小庙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