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2 / 3)

无端端地发作陆辞,果然也只是因病所致,根本当不得真。

于是,当赵恒冲着朝臣们发完火,气喘吁吁地灌了杯水后,就极其不满地发现,臣子们竟是清一色的平平淡淡,冷冷静静。

“依你们看,当如何处置刘圣人?”

赵恒不得不挑明了问道。

再次出乎他意外的是,大臣队列中一片沉闷,竟是无人附和。

就连向来最懂他心思,擅揣摩圣心,给予他想要的反应的王钦若,也是低眉敛目,一派装聋作哑。

这对如胶似漆多年的皇家夫妻间的是非,外人还是莫要多加置喙的好。

然而这一幕落入赵恒眼中,无异于火上添油。

他气极反笑,指着为首几名首辅,尤其针对性地朝着将脑袋埋得比谁都深的丁谓,沉声道:“好啊!平日你们倒是吵得——”

话刚起头,一直沉默不语的赵祯,却忽然起了身:“陛下。臣有话说。”

赵恒对赵允初的的厌恶越深,对赵祯生出的愧疚感,也就跟着略有增长。

看着这沉默寡言,却从不曾让他失望的六子,赵恒略缓了语气,询道:“太子但说无妨。”

尽管刘娥待他冷薄,但赵祯却是个仁厚亲和的,若是为娘娘求情,也不奇怪。

赵祯恭谨地点了点头,这才抬起眼来,不急不缓地丢下一道晴天霹雳:“不知娘娘夺人子,且多年来隔绝骨肉不容相认,是否有违伦常?”

话一毕,赵祯就安安静静地又坐下了。

原是鸦雀无声的朝中,却在短暂的窒息后,瞬间被激起一阵阵充斥着难以置信的波澜万丈——!

这本是少数朝臣知晓、且彼此间心照不宣的秘密,就这么被赵祯得知了不说,还选择了这么一个称得上凶险的关头,轻飘飘地挑破了?

而且刘圣人纵有天大的过错,赵祯受其养恩十数年,是无论如何也不当选择这落井下石,给陛下递刀的人的!

即便对刘圣人的所作所为全无好感,但仅冲着赵祯方才所表现出来的凉薄,还是立即有台官看不过言,挺身而出,直言斥道:“人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固宜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

此言一出,顿时引来了不少人的应和。

赵祯对于群情激荡,却是早有准备,只态度平和地回道:“敢问诸位,若我不为娘娘所夺,是否就将沦落至无人抚育、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多年以来,我纵偶与生母擦踵而过,亦只曾客气唤声‘李婉仪’。这样母子生隔的苦痛,我还应视若罔闻,不闻不问么?”

姑且不说,事到如今,他已为官家膝下仅存的皇子,即使不是,他身为天子血脉,也断不至于沦落至无人照料的悲惨境地。

与其说赵祯仰仗刘圣人所带来的嫡子身份,倒不如说,是夺来的这一皇子,皇帝的大力支持,以及群臣的心照不宣,最终成就了刘娥成为圣人的底气。

而纵养母之过失,岂不成了忽视生母之伤痛?

赵恒惊疑不定地看向过去还曾因太过绵软、而惹他无奈的赵祯。

如此锋芒毕露的尖锐话语,当真是出自六哥之口?

赵祯神色淡定从容,背脊挺得笔直,丝毫无畏地回视了过去。

赵恒浑然不知,正是他的步步紧逼,才将性情温和宽厚的赵祯生生迫到了悬崖边上。

赵祯如何不知,自己的这番话,会惹来一些士林中人的激烈反击?

他大可像从前那样,让东宫臣属在前冲锋陷阵,自己安居其后,适时打个圆场,适度谋取所图。

如此最能保全名誉,显是最妥当的了。

但在看到小夫子为了他,不惜抛弃大好前程,再看寇相和李相不住奋战的情态后,他不愿再保持缄默了。

他生母李婉仪之事,就是前车之鉴。

尽管无人怪他优柔寡断,拖泥带水地私下调查,才叫刘娥察觉,落得东宫一派臣属皆这般进退维谷,他又怎么会不清楚全是自己的责任呢?

——若他不态度坚定地站出来,敢于承担风暴的洗礼,又如何保护得了想要保护的人。

在这剑拔弩张的关头,寇准却清晰地嗤笑了一声。

在成功引来众人迁怒的目光后,寇准不顾李迪眼神的警告,懒洋洋道:“既已真相大白,容臣也添上一条——圣人多年无子,犯七出。陛下认为当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  室友外放看综艺……第二更不知道码不码得出来QAQ 你们不要等。如果今天没有就明天尽量有吧。

注释:

1.历史上赵祯一直不知道生母身份,都被刘娥瞒得死死的,直到李妃死后才被人告知。

明道元年二月间,仁宗的亲生母亲李宸妃病死。当日,天子对自己的身世真相一无所知,只有少数知情者清楚死者的身份。太后当然不愿公开这个秘密,便打算以普通宫女的规矩隐秘治丧于宫外。

2.关于称呼:

“母后”一词与“父皇”一样,在宋朝只能用作书面语。皇子皇女无论是否皇后所生,在平时口语中,都得称皇后为“孃孃”或“娘娘”。但同时,“娘娘”也是太后的通用称谓。因此,皇子皇女们称皇后为“孃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