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九章 太后19(1 / 2)

女配拒绝当炮灰正文卷第九百七十九章太后19尝到了出海带来的甜头,户部的那帮子官员眼睛都要绿了。出海一次的收获,抵得过国库三年的税收,但是他们却只能够干瞪眼。

这不在船队们刚刚回来的第二天,户部的官员就上折子了,大意就是出海利润庞大,应该多多安排才是。

姜蝉对此是一笑置之,当然户部的折子也被她打了回去。他们只看到了出海带来的丰厚的利润,却没有看到这背后潜藏的风险。

如今科技又不发达,大家出海一趟几乎都是将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可以说风险极大。

不管户部的官员怎么蹦跶,姜蝉一口咬死,一年只能够出海一次,不允许大家私自出海。就算是富商们想要出海,也要在海事部备案,要走齐各项手续。

随着韩尧远赴北部,左相一脉在朝堂上几乎销声匿迹,再也没有谁敢和姜蝉唱反调。户部就算再眼红,也只能够忍气吞声。

以往还因为掌握着国库的钱袋子而沾沾自喜,可一想到皇宫私库那成堆的金银珠宝,他们就各种心气不顺。

姜蝉可不惯着他们,户部的这帮人哪,个个都是蹬鼻子上脸的主儿。你纵容了他们一分,他们就一发不可收拾。

出海带来的影响逐渐消弭,京城附近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土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的推广。

姜蝉特意将皇家试验田分派给了出海的几个精于农事的官员,在得到这些种子后,他们恨不得晚上都睡在地头。

“娘娘,大司农回禀今日是红薯收获的时候,请娘娘去地头看看。”

姜蝉搁下朱笔,看了眼许公公:“那就一起吧,大家都过去看看,看看这海外的作物产量怎么样。”

等姜蝉和青竹许公公等人到地头的时候,文武百官们基本都在地头汇齐了。他们也好奇这海外的作物产量怎么说,还兴师动众地带回来了这么多?

看太后到了,大司农一挥手,农人们一挥出头,一块拳头大小的泥团子滚了出来。姜蝉微微挑眉,红薯确实丰产,但是后世的种子都改良了许多,也不知道如今的红薯能够亩产多少。

但是只要超过八百就值得全国推广,因为它对环境不挑,耐寒耐瘠、虽说不能够作为主食,可有了这些,也能够让大家的生活更好一些。

今天主要起的就是一亩田的红薯,随着低头间的红薯越来越多,安国公等武将们眼睛也越发地明亮。就是那些文臣们,个个都呼吸急促了几分。

原先只当是瞎胡闹,如今才知道若是推广开来,老百姓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有侍卫们的帮忙,不到一个时辰,一亩地的红薯全都起了出来。看着堆成小山包的红薯,姜蝉深吸了口气:“统计产量。”

大司农也喜上眉梢,看着这些红薯比看儿子还亲,这些可都是实打实地成绩啊。

在听到亩产超过一百五十石的时候,安国公等老将是朗声大笑。文臣们个个都是瞠目结舌,转眼就目光火热地盯着这些泥团子。

姜蝉微微蹙眉:“如果推广开来,各地水土不同,产量一定会打个折扣。”

大司农恭恭敬敬:“娘娘说地是,这次的试验田种植,我们是时刻观察,精心护理,才有了这么多的产量。可就算种植在再贫瘠的土地,微臣也敢保证,起码有亩产五十石的产量。”

据汉书记载,一石约为现在的二十七斤,五十石就差不多有一千三百斤。这个产量在现代是非常地,可是在古代却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

这个时候水稻的亩产量不过才堪堪五百斤,大家在交了赋税后,再留下来年的种子,剩下的寥寥无几。

百姓平日里吃地最多的还是粗粮,细粮这些是想都不敢想的。

“娘娘,此物当得全国推广,微臣建议先从北部等比较贫瘠的地方开始。”一大臣冲着姜蝉俯身拜倒,语气那叫一个郑重。

姜蝉挑挑眉:“就按照陈大人所言,先从北部各郡推广,既然此事是陈大人提出来的,就交给陈大人去办吧。”

“大司农要将红薯种植的注意事项写出来,以便官府向民间推广。”在低头间走了一圈,姜蝉努力地将所有方方面面全都考虑到。

“运些红薯到御膳房,让御厨琢磨红薯的做法,顺便将这些菜色一起传出去。”

就姜蝉脑子里就有红薯的好几种做法,可她也不能解释自己是怎么会这些的,只有让御厨多多费心了。

午饭自然就是红薯,御厨不愧是御厨,虽然没有见过红薯这种食材,却也弄出了几道菜。

除了烤红薯、拔丝红薯,还做出了红薯饼、红薯饭等等,闻着就有一股香甜味。

一想到红薯,那可是浑身是宝啊,红薯叶也是不错的蔬菜。红薯更是可以做成粉丝、红薯干等等,可以保存许久。

姜蝉很少宴请百官,自从她垂帘听政后,这还是第一次。看着桌子上的几道红薯菜色,没有人会提出异议,光是闻到这股甜香味就已经忍不住了好吗?

两个公主赵润冰和赵润清在姜蝉的下首坐下,姜蝉没有刻意地拘着她们,她们想学什么,她都会寻找专人教导她们。

两年的时间过去,两人早已褪去了身上的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