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着力的。
他把果篮放在柜子上,自己则坐在床边陪护的椅子上,织田作之助连来了好几天,一共遇见了三个人,一位光头老者,一穿白大褂的医生(他差点以为是医院的查房医生),医生带了橘色头发的小朋友来,他猜测姓津岛的孩子与他是朋友。
说是姓津岛,是由于现在还没听过孩子完整的全名,他不愿意告诉自己。
沉闷的对话开始了。
“你身体好些了吗?”他问。
“……”
“主治医师说你恢复得不错。”
“……”
“外面天气很好,要不要我推你出去看看花。”
“……”
“头还疼吗,脑震荡的感觉很糟糕。”
话干巴巴的,就算是关心之语也被说得索然无味,织田作之助很清楚,自己就是无聊的人,以至于说出来的话都很无聊。
“你真烦。”津岛说话了,却不是什么好话,他头稍微偏过来一点,织田只看见了高挺的鼻梁,对孩子来说他的五官轮廓分明,脸颊上没有赘肉,假以时日定能成为令女性倾倒的美男,“你就没什么别的事情可以做吗?一天天一天天来这里,我跟你的关系只是萍水相逢,如果需要感谢费也不是没有给你,是你不肯要。”他说,“你拿来的果篮费用已经要超过感谢费了。”
日本的水果很贵,尤其是本国水果,哪怕上门探病最多不过带颗蜜瓜,织田真是大手笔。
他点头,坦诚说:“嗯,没错,我是没什么事。”他说,“本来是来东京访友的,距离约定见面的日期已经过了几天,却还没有看到人,我在这里一连定了整月的住宿,没见到友人就只能无所事事地游荡,所以就来看你了。”
“访友。”津岛修治说,“你打他电话。”
“没有那种联系方式。”他说,“我们是笔友。”
“啊。”津岛说,“是他不想见你了。”
“我也是这么觉得。”明明在可疑的约定时间见到了横滨港船只爆炸,织田作之助还是说,“d先生是随性的人,何况见面本就是我单方面的邀请,他一直不想见我,忽然拒绝了也可以理解。”
因为对话者不想开口,为了让房间不至于寂静无声,织田只能自己一个劲说:“我准备过几天去东京大学听课,前段时间认识了一名东大的教授,他跟我说事情处理完要回学校教书了,我想去听听看。”
“他说他教文学,同时负责日本文学、比较文学与文法协作,是提交了博士论文的教授,上课颇受好评。”
关于日本博士论文的小故事也是d先生告诉他的,准确说来凡是织田听说过的有趣小事大半都来自对方,他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找不到第二个d先生那样博学而有幽默感的人了。
[我听说过一则小故事,这些年倒是少见了,只有老派的教授才会维持此习惯,博士论文本该是完成课业后提交的,然而对自己要求高的研究者却会等到功成名就后,提笔写篇最让自己满意的论文作为博士毕业论文,在此之前毕业论文是空悬的。]
他说博士的事,是与作家进行对比,作家不可能那样,想到什么就要写出来,一日复一日锤炼自己的文笔,不让自认为的坏作品面世,就要错过好时候了。
“提交了论文。”津岛也有反应,“在学术领域上很自信吧。”
“你也听过论文的传统。”
“啊。”津岛说,“一个话多的人喋喋不休时说过。”他喃喃说,“他太吵太吵了,就算我不想听,也老是念叨无聊的事,到最后有部分自己钻进耳朵里,真烦。”
同时他也清晰地意识道:
[再也没有人会同我念叨那些事了。]
……
织田作之助从医院出来后心情挺沉重的,他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沉重,各种意义上,他都是个共情能力比较低的人,说是迟钝也可以。
情感上的失常体会在方方面面,就比如说是干杀手这事吧,他其实也可以转业的,当年一批的孩子没有多少干这个,大部分人直接死了,还有些因为家庭啊精神疾病的关系退出了行业。
只要是训练过他的老师都会给出相似的评价。
“织田你这样,是天生要干杀手的啊。”
“就算是我死了,你都能活下来。”
织田困惑说:“啊,是吗,我觉得自己没太多才能,隔壁的c君能在几小时后熟悉枪/械构造,无论是他见过还是没见过的,与他比起来,我是最平庸的人吧。”
“你太妄自菲薄了。”老师摇头,“他恰恰是最容易死的。”
“为什么?”
“他觉得自己是天才对吧。”老师轻蔑地说,“他是聪明没错,小聪明而已,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让他容易脑热,接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再加上粗心大意——”
“会很早死吧。”
老师的话真有前瞻性,毕业三年后,他从其他朋友口中听到了c君的死讯,当年他是成绩最好的人,却死得很早。
“织田你就不一样了。”老师说,“你很冷静,情感波动很小,可以无时无刻处于冷静之中,不会被肾上腺激素冲昏头脑,做事之前多考虑考虑,不要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