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决议东下(1 / 2)

还有就是,千万别高估清廷对地方的掌控力。

像是直隶,山西,山东这种眼皮子底下的地盘还好说,清廷大概还是能做到实际控制的。

可像是两广这种远离京师万里的偏远之地,基本上属于政令不出县城。

出了县城,那就是地方士绅自治了。

也就是说,不管朱靖安在地方上折腾出多大的动静,只要他不带兵攻取县城,那事情就闹不大。

我大清的官老爷们,除非真的是爱大清胜过爱自己的官帽子。

否则的话,他们肯定是会主动帮着朱靖安遮掩的。

他们甚至比朱靖安更担心事情闹大!

捂盖子的事情不用人教,他们也会。

毕竟对我大清朝的官老爷们来说,欺上瞒下属于本能!

如此的话,朱靖安也就有了可以安心发展军队练兵备战,夯实根基的时间和空间了。

即使将来再暴露,有了这段时间作为缓冲,朱靖安也能更好的面对清廷的大军围剿。

听完自己儿子的话,朱国昌颇为赞许的颔首,可眼神中却依旧有着惊讶。

因为他没能想到,自己儿子现在竟然有如此远见,思维如此清晰明确。

要知道在此之前,朱靖安可一直都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

虽然不笨,可也就是一个中人之姿而已。

断然说不出这样的话,做不出这样的建议的。

朱国昌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不是忽然开窍了,而是不知不觉间已经换了个内核。

朱国昌深吸一口,然后开口赞许道。

“安哥儿所言不错!”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韬光养晦之策,确实是我大明当前最好的选择。”

朱靖安脸上挂着浅笑,不再多言。

他知道自己的父亲现在需要思考。

片刻之后,朱国昌又开口询问道。

“那对于我大明接下来该如何发展,该去哪里休养生息夯实根基,吾儿可有建议?”

朱靖安闻言,摸着下巴思索一阵,开口说道。

“我觉得我明军可以沿江东下,至金田镇附近的双髻山,紫荆山一带落草。”

“金田镇附近的山区地形险要,山高林密,山区面积广大,易守难攻。”

“只要我们往山区深处一藏,清廷即使派兵围剿,也很难在大山中发现我们的踪迹。”

“而我们则可以在山区内安心练兵,壮大势力。”

“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发兵出山,横扫天下。”

“并且,这片山区还临近黔江,交通便利。”

“我们进山之后还能通过控扼此交通要道,收取来往商贾一定的过路费,保证我大明可以有一项的稳定收入来源……”

看着朱国昌脸上若有所思的表情,朱靖安又开口说道。

“且金田镇一带人口较为稠密,土客矛盾尖锐,大规模的械斗时有发生。”

“那些经常打械斗的,不管是土家人,还是客家人,可都是上好的兵员。”

后世的太平天国,就是靠着几万个靠着经常打械斗锻炼出来的广西老兄弟,横扫了大半个天下。

甚至差点推翻了满清的。

嗯,太平天国起义时的那个金田村,距离朱靖安现在带人想去的金田镇不远。

差不多就是同一个地方。

朱靖安要是真能利用好凶悍善战的广西狼兵,反清复明的事情说不定真的能成。

朱国昌闻言,思索一阵点头道。

“好,就按此办理!”

“吾儿去通知王首辅一声,让他带人埋锅造饭,庄子上的鸡鸭猪羊也都宰上一些,让将士们吃一顿饱的。”

“吃完饱饭之后,咱们便即刻启程东下,出发前往金田镇。”

朱靖安应了一声喏,然后转身准备去找王首辅去了。

朱国昌则是继续坐在大椅上,看着自己儿子逐渐远去的背影,眼神中满是老怀大慰。

自己儿子如此天资聪慧,高瞻远瞩。

反清复明的大业,有望了啊!

当年朱三太子案爆发。

朱三太子化名的王士元在浙江被捕,全家被押往京城问罪。

康熙随意找了几个号称是当年大明宫内的内侍出来辨认,很快便得出了一个此人为假的结论。

然后,他就以最残忍的手段,将王士元全家给凌迟处死在了菜市口。

可话说回来,如果这人真的是假的的话,那康熙又何必辛辛苦苦的将人找出来,又将人凌迟呢?

要知道,王士元在被识破身份之前,可是一直有意隐藏的。

如果他不是真的朱三太子,康熙没必要和一个自己都不愿意承认身份的“假货”过不去。

即使看不惯,杀了也就是了。

没必要将人带到京城再行凌迟。

康熙之所以要这样做,无他,心虚罢了!

而康熙前后矛盾的言行,也是佐证了王士元的身份大概率为真。

但是,朱三太子一系的血脉真的就此断绝了吗?

当然不是!

知道自己的身份敏感,朱三太子怎么可能还将子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