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大后能不能长成大个子。
在圆明园里比宫里要凉快,到处绿树成荫。
这会儿还是初夏,一大早或者下午酉时在树下面摆个躺椅,再弄个茶几,舒舒服服躺在上面,茶几上放了点心、甜品或者饮料,简直快活过神仙。
今儿小厨房准备的是银耳红枣羹,润燥又去火,非常适合夏天。
银耳小火慢炖足足一个时辰,都熬出了胶质,吃着浓稠。
红枣去核,菊花煮过后仿佛的银耳羹里慢慢盛开一样,好看又好吃,味道甜丝丝的,吃完体里的燥热渐渐散去,实在舒服得很。
吃着银耳红枣羹,沐瑶琢磨着要是有西米就好了,就能做西米露了。
这东西吃着没什么特别的味道,但是十分Q弹,配合水果一起做甜品是最适合不过了。
这会儿西米还在印尼那边,该是还没传进这边来,而且还是纯手工,估计产量十分低下。
不过没人吃过,那才是稀罕物,最是适合添进苏家食肆的甜品单子上了。
而且西米最是适合女子吃,吃着皮肤光滑有光泽,还温和健脾,脾胃虚弱的人最是适合用,吃着能调理一二。
对皮肤干裂也有效,还能让头发慢慢有光泽。
既然有西米,当然也得有珍珠了,奶茶里不放珍珠就感觉缺了点什么。
沐瑶翻了个身,回想这个奶茶里的珍珠究竟是怎么做的。
记得是木薯粉做的,但是木薯又在哪里?
她依稀想起木薯原产在巴西,这也太远了一点,难道自己的奶茶珍珠要放弃了吗?
不行,怎么也得想想办法。
这会儿海运已经起来了,估计哪个海商会带着这个东西,让人打听一下就好。
想到就做,沐瑶坐起身,让邓嬷嬷准备了笔墨纸砚,就着茶几开始给苏家写信,让他们在码头那边跟海商打听一下。
妹妹特地写信来问这个西米和木薯,苏家自然派人四处打听了。
江南这边富庶的商人不少,认识的海商自然也不少,苏家特意去问,很多人也愿意给个面子,介绍几个海商过来。
海商们见多识广,可能并不知道木薯是什么,但是听着沐瑶写信来的形容,地上是灌木,不算太高,叶子很长,能吃的根茎在地下,西米则是棕树提炼而成,像雪白的米粒一样。
这两个还要是比较热的地方才有,西米还好办,能跟当地人打听。木薯长得却不起眼,根茎是长条的,跟红薯差不多,还灰扑扑的。
很多海商听得一头雾水,都不知道这是什么。
唯独一个年迈的船员却想起一件事来,赶紧过来告诉苏鸣凤道:“我记得以前在一个很热的海岛做买卖,对方没有能交换的东西,后来给了点根茎。就是灰扑扑的,裹着泥,当地人用这中果实直接蒸着吃,也有磨成粉能够好好保存,另外也有这中跟米一样的,当地叫西谷米,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中。”
这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船员因为经常出海的关系,病死居多,很多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也就这个老船员运气不错才活到如今,却已经不能再出海了。
他没什么营生,只能帮海商说说各处海域的问题,就跟活地图一样。
苏鸣凤一听,连忙谢过老船员,给了一笔谢礼,足够他一个人过得更舒服一点。
老船员自然感恩戴德,也愿意多给点独家消息:“那个小岛我还记得大概的位置,有个海商的船队最近正好经过,可以托他们帮忙带一些回来。”
苏鸣凤虽然不知道沐瑶到底是从哪里知道这个木薯和西米,却说能做新甜品,自然是相信她的。
一听有船队经过,他大手一挥道:“也不必带一点,有多少带多少,你领着我去见那位海商,价钱好说。”
老船员当然欢喜,牵线的人也是有海商给酬劳的,忙不迭带着苏鸣凤过去做这一笔大买卖了。
海商也是个痛快的,他原本犹豫要不要出海,毕竟出一次海不便宜,自己的船队不算特别大,抢不过大船队,花费巨大,有点犹豫要不要晚一点再出海。
如今有大客户来了,他当然立刻答应下来,跟老船员确认了具体的位置,三天内就收拾好出海了。
老船员得了酬劳,也帮着到处打听,还真是从一处海商那边得到了两箱木薯。
对方也是无意中发现货物里混了这个东西,正发愁怎么卖掉,苏家愿意买那是再好不过了。
苏鸣凤给了个公道的价钱,带着木薯回去,按照沐瑶的法子把木薯去皮后锤碎,锤成木薯泥后浸泡在水里,搅拌后开始用纱布过筛。
过筛后的水静止半天,木桶底部就有木薯粉沉淀,把水倒掉,桶底的木薯粉挖出来去晒干,晒干后的木薯粉磨成粉末,就能放着用很久了。
苏召南看着这白色的木薯粉十分惊奇道:“这东西就能做吃食?看着跟面粉差不多,需要揉吗?”
苏鸣凤摇头道:“不必,只需要用红糖熬水,然后倒入这碗里的木薯粉,搅拌成团,再搓成指甲大小的小丸子就可以了,要吃的时候就用热水煮一煮,捞起来放进冷水过一下就行。”
厨房的人按照他的意思把这个木薯粉的珍珠做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