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第 117 章(2 / 6)

清穿之纯皇贵妃 岳月 5389 字 11个月前

哪里了,都说得一清二楚。

百姓们一边喝粥一边听,也能知道自己住的地方水退了没,河堤还得修缮多久,几天后才能回去。

然后小二还会喊着怎么预防,死去的牲畜不能要,也不要直接用手碰,而是用布条裹着手来拿走。

水也要烧开后再喝,免得上吐下泻等等。

因为说得清楚明白,每天都会有新的消息,百姓们心里有底了,自然而然就没那么惶恐害怕。

当地官府反应也迅速,苏家食肆把消息分享过去,他们就立刻带人去安排,把百姓安置好。

生病的就挪到一处,有大夫在,药材也是够的。

因着苏家食肆每天反复说,百姓也明白有些病会传人,挪开不是让自家人等死,而是隔开,免得家里人也跟着一起生病了。

等痊愈了,家人就会放回来的。

那边还有大夫和药材,能救自然会救下来,实在太严重救不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了。

这是官府出钱,百姓们一个铜板不用花,家里人大多都回来了,知道是个好地方,也就不会有人闹了。

当地百姓看父母官井井有条的,身子康健还会主动帮忙修缮河堤,或者帮着收拾已经退水的地方。

毕竟有些老弱妇孺住的地方,他们没力气根本收拾不了,有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人组队去帮忙,收拾就要快多了。

不至于放很久,被太阳一晒,在水里又泡过,带来更大的病疫。

乾隆就发现这样的安抚方式十分高效,有些当地官在安抚百姓上尤为出色,当然也有得到消息后什么都不做的父母官,不想做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的,撤掉换人就是了。

得了这么个耳目的好地方,乾隆已经撤掉了不少地方官员,只觉得能用的实在太少了。

多得科举选拔上来的人才足够多,不然就他这个撤官的速度,多少候补都快不够填了。

原本这让御史们相当诟病,这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当官,没多久就被撤职,然后可能就不给再重用了,不就白读了一场吗?

乾隆应该给这些官员一个悔过的机会,而不是说撤就撤,毫不含糊的。

当然被乾隆喷了回去,十年寒窗苦读当官就能胡来了吗?

都是父母官了,不关心百姓们死活,拿到消息后什么都不干,所谓十年寒窗苦读,这都读到哪里去了?

给什么机会,他们没安置好,害死多少当地百姓,给那些百姓复活的机会了吗?

更别说因为没有处置,还引发瘟疫,让国库收拾烂摊子,出了多少钱去摆平,有重来的机会吗?

御史被喷得无话可说,乾隆依旧撤官,不过比起以前少多了。

不是他终于心软了,而是之前那些被撤掉的人就是警钟,敲得后边的人再也不敢在其位不在其职了,一个比一个认真起来。

他们既然认真了,自然没有干不好的。

哪怕干得不够完美,起码是认真去做了,最后做得不够好,乾隆也不至于迁怒还撤职的。

除非对方胡来,反其道而行,害死更多人,除此之外的,乾隆都能宽容一二了。

这就让地方的风气比以前更好了一些,很多地方官是十年寒窗苦读后好不容易考上当了官,于是就什么都不做只等享福了,哪有这样的好事呢?

还别说,真是让乾隆找到不少对河道有一些经验的人才,不过比起高斌确实差多了,培养一下也算是个人手,于是一股脑都调去给高斌了。

高斌一下子多了那么多人手,倒是能稍微轻松一点了。

高贵妃对此很是感激,她虽然跟乾隆也提起过,却没能给出什么意见来,没料到乾隆其实也尝试过。

如今因为苏家食肆这消息网在,才让事情更顺利一点,能找到更多河道方面有经验的人才了。

沐瑶就笑道:“跟我道谢什么,该跟皇上道谢才是。”

高贵妃抿唇一笑:“是,你说得对。”

她第二天就设了小宴,摆上鸳鸯锅,请了乾隆和沐瑶过来吃锅子。

热热闹闹吃一锅,另外还准备了梅花酒,很是解腻。

酒过三巡后,乾隆心情不错,扭头对沐瑶说道:“朕打算在紫光阁,让功臣的画像摆进去。”

沐瑶一听就明白,之前张廷玉非要进太庙,是不少臣子心里想要死后去的地方。

但是太庙那么那么大,塞几个臣子就不错了,再多就不行的。

位置少,还得让人上进,于是乾隆就从沐瑶的如意馆那边得到灵感,不如在紫光阁也摆上画像,却是功臣的画像,那么大臣们不就有新的盼头了?

这就跟让驴拉货,前面吊着一根萝卜一样,这紫光阁的画像进去,就跟吊着的萝卜没什么两样了。

沐瑶心里吐槽,面上还是笑眯眯道:“皇上这个主意好得很,若是画像的话,郎大人那边的人手足够应付了。”

都不必另外找人,郎世宁那边带着徒弟就能办妥。

乾隆点点头道:“朕也是这个意思,让郎世宁把此事办起来。他那个徒弟听说天赋不错,在画像上尤为出色。”

沐瑶知道郎世宁的徒弟正是木棉的弟弟木德了,看来他在乾隆这边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