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道可能没有王守义地道,但总比没有强。
王守义十三香眼下就有,只是范围不广。
王守义的老家是豫省驻马店,59年的时候,他家里穷得实在揭不开锅,但人总是要吃饭的,于是王守义决定靠十三香赚钱,和几个儿子在家里开了个小作坊,走街串巷卖起了「十三香调味料」。
唐植桐打开五香粉,全部倒入已经准备好的酱油里。
食堂的酱油是用大缸盛放的,唐植桐刚才生着火,过去找了个搪瓷盘,打过来不少。
除了酱油,食堂还额外提供盐和食用油。
盐不限量,但食用油不多,每个班只有半斤。
唐植桐一股脑的全倒进了搪瓷盆里,回来的路上更是往里面掺了蚝油丶海肠粉和料油。
至于蚝油丶海肠粉会不会引起过敏,不在唐植桐的考虑范围内。
就眼下这种环境,吃饱比避免过敏更重要,更何况经过老祖宗的严选,能端上餐桌的都是能吃的。
唐植桐先拿着筷子一通搅拌,让各种调料充分混合,然后均匀的分在五个馅盆中。
剩下的就由其他同学搅拌,一边搅拌,一边有同学吞咽着口水说:真香。
「女同学负责擀皮,男同学负责包水饺。
对女同学一个要求,饺子皮要擀的稍微大一点。
对男同学两个要求,馅要多,而且要捏结实,否则一会饺子可就成面片汤了。
我负责给大家分面。」唐植桐在一旁安排道。
唐植桐依靠从小打烧饼锻炼出的手感,在一旁胳膊都快挥舞成风火轮了,咔咔的将面搓成长条,然后提刀「咵咵」一顿输出,大小一致的面剂子被分到各个女生手中。
包快点丶包慢点无所谓,馅子多点丶少点也不要紧,重要的是每个面剂子大小得相差无几。
不患寡而患不均,粮食珍贵,不这麽安排不行。
大家伙在面皮擀出来后开始动工,因为来自五湖四海,打小的习惯不同,包出来的水饺样式也不太一样,有月牙的丶有两手捂的,还有大肚子的。
现在不比以后,样式都比较正经,以能装的多丶捏的牢为先。
这是进大学以来,大家第一次动手做饭,积极性都很高,包水饺的同时,不少同学都在跟大家分享着自家过年如何如何,一时间,这间食堂的后厨中充满了温馨的气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