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竹早上起来, 先去了一趟杏花村小学,询问了陈校长那些资助的女娃娃的成绩,很庆幸, 每一个人都很努力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顺利地留在了学校。
“陈校长, 这里有两百元,我猜你那里应该不够了。”陈竹将两百元递给他。
他慎重地接了下来, “谢谢你, 陈竹同志, 这里,我代表她们谢谢你。”
她笑了笑,他又说,“你的举动让很多老师很感动, 他们决定每人每个月拿出两元, 资助其他村的那些没机会上学的女娃娃。”
她一听, 心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快乐,她很开心自己能帮助那些困境中的女娃娃, 但是更开心,有人和她一起帮助她们,而不是只有她一人在独行。
“老师们家里没反对?”陈竹低声问。
“我们学校的老师,每个月工资十九元, 拿出两元,对他们生活影响不大, 家里人也都支持他们的做法,他们当初做老师,不就是希望培养好孩子们, 让孩子们为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气。”陈校长没有说的是,比起陈竹,他们的这一点付出,真的不算什么。
一年两百元,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陈竹点点头,“我们一起努力。”等到义务教育普遍之后,她不需要承担她们的学费了,到时候她可以帮她们付书本费和注册费这些杂费。
“对了,这些你看看。”陈校长从办公桌里拿出几张纸。
她好奇地接了过来,一看,有些愣住。
“上个月,林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个作文题,作文题目是开心的事。”
这是小学生的作文,只有一两百字,陈竹飞快地一目十十行看过去,看到最后,感动不已。
“对小孩子而言,开心的事应该是吃到肉了,拿到一粒糖,或者是收到一分钱的压岁钱红包,可是啊,她们不一样。”陈校长说。
给陈竹的那几张纸,是那些终于能读书的女娃娃写的作文,她们很多字还不会写,但尽最大的努力地把字写得端端正正,遇到不会写的字就写拼音。有学生说最开心的事就是不用开家务活了,可以来读书,有学生说最开心的就是上学,可以和大家一起读书玩游戏,还有学生说最开心的事就是能碰到书本了,而不是拔杂草喂鸡……
“陈竹同志,我们的努力都是有用的。”陈校长笑得乐不可支。
“是啊。”陈竹眨了眨眼,眼底有几分水润。
从陈校长的办公室离开,陈竹偷偷地去了几个教室,看到曾经一起玩耍的调皮小伙伴们坐在教室里认认真真地读书,她笑着离开了小学,去了她爷奶那儿。
陈老太太看她回来,兴高采烈,她扶着老人家的手,“奶,你看到金凤给你写的道歉信了吧?”
陈老太太用力点头:看到了看到了,就是你爸和你妈认的字不多,念起来磕磕绊绊的。
“我给你念。”
陈老太太笑着把道歉信给她,她念了一遍又一遍,陈老太太脸上的笑容就没落下。
咚咚咚,门被敲响了,陈竹放下信去开门,陈老太天把信好好地收回了抽屉里,跟着也出去了。
站在门口的是林村长的二儿子,人高马大的,看到陈竹,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是陈竹啊,你回来了。”
“林二叔好。”
“回来了好啊,你这孩子不忘本,每年都回来,还帮了村里不少忙。”林老二笑着说。
“没有的事。”陈竹客气地摆摆手。
林老二可是听自家老爸和三弟说过,陈家现在是起来了。
有一回林老三和陈伟业一起吃饭,陈伟业说多亏了他闺女,这一句话就让林老三记住了,回头就和自家人说了一遍,他们琢磨琢磨,还真的有可能,毕竟陈伟业和程秀丽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再清楚不过了,只有陈竹让人大吃一惊,不声不响就考上了帝都大学。
这个陈家闺女,牛啊!
“我今天过来是发钱。”林老二说,“之前村里开了一个粮食厂,这不,都卖完了,你们之前投了钱进去,这过年就有钱分了。”
林老二没说的是,粮食厂里的粮食都被陈伟业给买光了。
陈老太太在后面,听到这话,眼里的笑意更深了。
陈竹问,“有多少啊?”
林老二拿着一张纸,上面已有些人拿了钱签了名了,他从包里拿出钱来,“今年收益不错,每户有三元,正好你在这儿,帮你家拿了吧。”
陈老太太和陈竹分别拿到了三元,在纸上签了名,要知道当初投进去也就五元,一年就赚回了三元,等以后只会一年比一年多。
粮食厂当初的主要作用,是收了村民的粮食再卖出去,让村民有钱赚,而这三元算是额外奖励了。
送走了林老二,陈竹问陈老太太,“奶奶,大伯母家没出?”
虽然陈老爷子当初说了,崔美玉以后留在老陈家,算老陈家的人,崔美玉觉得别扭,硬是要迁出户口,和陈锋陈蜜是一个户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