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1(1 / 2)

秋日赋 闻银似梨 1665 字 10个月前

次日朝阳东升不久,湖心书院已有不少学子到来,在湖心亭后的书院里郎朗读书,南珵陪着陆绮凝过来一趟,一来拿一下原本湖心书院旁边的小院中里那把桃花心木古琴;二来便是像学生告假一日,提审昭兰寺住持的事,这姑娘也不愿假手于人。

南珵身影就落在湖心亭旁小院的月洞门处,他头稍稍倚靠砖石,看着陆书予背影纤瘦,伸手轻轻去触碰那把古琴,细微拨弦声泛泛,难窥妙人心。

陆绮凝来到这座小亭子里,这时的她跟第一次见到这把琴时的她截然不同,那时她还会因这琴是否藏匿证据而奔波不止,现在想想,从小授她诗书的夫子,怎么会不知此事凶险万分呢,若真以她的脾性来查,铁定会查到什么,但会失去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她站在琴前注释好久,才将琴抱起,这琴之前她抱回去过,后来她又把琴抱过来,这次她就不把琴再拿回来了。

**

五月天的十里街,商贩支起蓬帐,以挡晒意,陆绮凝跟南珵乘马车过来时,街上百姓刚拿着家伙什坐在街上卖早点的铺子里用饭。

自打官衙搬到湖心亭后,二人很少来十里街,此番前来,是为了审问罪犯,但南珵坐在马车里掀帘细看街上,百姓纷至沓来,连绵不间断,心中难免触动。

“要下去吃早饭吗?”

陆绮凝坐在南珵对面,刚南珵掀帘细看时,她顺着缝隙也瞧着了,百姓其乐融融,也是二人想看到的,“当然。”

马车停在官衙门口,被小厮拉到一旁存放,以免挡着行人路。

十里街虽说繁华,路过坐下吃饭的却大都是耕作百姓,坐在这吃个早饭,再买午饭拿着下地吃。

早点铺子里各式各样的蒸包和饼子应有尽有的,小店的小二累的满头大汗,依旧乐此不疲的,百姓看到太子跟太子妃前来,只点头以示敬意。

宫中那套施礼规矩是用来约束官员的,并非是拿来在百姓跟前耀武扬威的,陆绮凝跟南珵也点头回意。

“这里什么最好吃。”南珵牵着陆绮凝的手,刚坐下,他就入乡随俗的小声询问身后那桌百姓。

“二位要是有时间,不如尝尝这里的香煎豆腐跟咸粥。”

一百姓说道。

“咸粥?”陆绮凝还是头一次听说这粥,不是白粥吗?

“是的,咸粥,这咸粥可不是白粥,是比白粥要熬制时间更长的咸粥,里头会加一些块菜。”刚那位搭话的百姓接着道:“块菜就是切成块的菜。”

陆绮凝跟南珵一对视,俩人相视一笑,果然是日久不来外头吃,都不知道块菜跟咸粥是什么。

听完一番解释,南珵把这两样都点来,上一锅咸粥卖完了,新的咸粥尚需一小会儿等待,香煎豆腐也是现做,二人也不着急,坐着慢慢等待。

离二人不远的一桌上,一对衣着朴素的夫妻,拿起桌上刚上不久的香煎豆腐,又跟小二要了一个空盘子,将一半的香煎豆腐拿干净筷子分出来,递给桌上坐着喝粥的小女孩,并跟小女孩示意了下。

陆绮凝嗅着店内飘散出来的香气,她的肚子忽而咕咕叫,不过她心系着官衙牢里关押的犯人,楞是没感觉到有多饿。

直到一小女孩将一个瓷盘放在她跟南珵的坐着的桌子上,并道:“这是给大姐姐的。”

小女孩声稚嫩轻细,陆绮凝思绪才从案子中拉回,看向这小女孩,“你是那天从隔壁递吃食过来的小妹妹对吗?”

她虽不忘事,但也不好认错人,谨慎了些。

小女孩点点头,便离开回到原本自己的位子上,她也扭过来看了眼那桌,应该就是小女孩的双亲罢。

香煎豆腐被煎的金黄,头顶虽搭着蓬帐,豆腐表面难掩光泽,陆绮凝吃着南珵给她夹在小碟中的豆腐,咬了口,果然不错。

“高手自在民间。”她吃完感叹道,如此食物她不是没吃过,只味道不尽相同,说不出哪个更好吃,只得感叹高手藏民间。

南珵尝了一块,入口香气直冲味蕾,满人口腹之欲,很是可以,“看来官商一事该抓紧落实,也好让两地商人多探讨交流。”

陆绮凝笑笑,她没直言,只心照不宣地吃完第二块,‘江南食,江南人,江南来了不想走’,自三年前江南归南祈管辖后,这童谣便一直在都城流传,奈何三年过去,都城与江南商人还是不通。

三年内朝廷不是没做过努力,也试图在两地建修便官商同行之道路,头一年两地间有流寇作祟,让两地商人不愿再冒险。

一朝被咬十年怕之,一晃眼三年也便过去。

如今流寇已除,各处驿站已建,商人可放心通行。

“郎君多做些努力,指不准今年末,宫中厨子都可与江南厨子交流了。”陆绮凝此言不假,人没有一蹴即就,也没有故步自封,无人不想在自己所擅长之事中与同样擅长此事之人交谈,想来那必是一番让自己进步之举。

说着说着,二人的香煎豆腐便上了,本想给小女孩一桌回一些过去,二人扭头一看,那桌已经人去桌清了,也罢,改日回家再说罢。

热得香煎豆腐香气直扑鼻息,钻人味蕾。

南珵先给陆绮凝挑了块煎得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