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宫主(1 / 2)

猛卒 高月 1588 字 10个月前

在独孤立秋的热心帮助以及潘辽的务实操作下,关陇世家们在长安的主宅都去除了封条,撤走了士兵,众人都搬回了各自的府宅。

回到了久违的家中,大家都开始张罗起来,添购家具摆设,召回旧日家佣,请人清扫房宅,清除杂草,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重新张灯结彩,回到了世世代代生活的老宅,直到这时,所有人疲惫的内心才终于有了归宿。

长安玉真宫,这是长安最大的女道士修道之处,位于安业坊内,它最初叫做玉灵宫,但由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在这里出家修道,后来改名为玉真宫,和玄都观一样,属于皇家道观。

玉真宫内有三百余名女道士,基本上都是皇亲国戚的家人在这里出家修道,大多年事已高,在宫内颐养天年。

上午时分,改名为李应的应采和在玉真宫正式就任第第十三任宫主,法名青莲,晋王郭宋封她为天师,在悠扬的钟声中,三百四十余名女道士和数千名女修士聚集在广场上,一起参加新宫主的任职典礼。

前任宫主已经羽化两年,宫主之位一直空缺,由住持负责日常事务,按照惯例,大唐皇家寺观的方丈或者观主都必须由天子册封,然后由宗正寺或者太常寺颁布任命,这位年轻的青莲天师便是由晋王郭宋册封,由士部司颁布任命。

她的身份自然让很多人感兴趣,因为晋王出身崆峒山,很多人都猜测这位青莲天师是晋王的师妹,也来自崆峒山,基本上十个有九个都是这样猜测,但谁也想不到,这位美貌艳丽的女天师竟然就是杀人不眨眼的红粉骷髅应采和。

不过公孙大娘的灵柩就正式安葬在玉真宫后院的墓地内,几名真人都知道,新任宫主是公孙真人的弟子,是奉晋王殿下之令来给师父守灵。

今天几千名女修士来参加就职典礼,应采和特地在脸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看不清她的法相,事实上,很多长安人都见过她,当年她为藏剑楼副楼主时,在长安也是杀人无数,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她还是采用了不露法相的方式,这也是允许的,增加一种神秘感。

不过昨晚内部就任时,她是露面的,而且捐出了一万贯的财富,令道宫上下兴奋异常,她们和感业寺一样,已经很多年没有得到朝廷拨钱了,虽然有修士供奉香油钱,比感业寺稍好一点,但毕竟有三百多口要养活,三清的法身要重新修缮镀金,玉真宫也是入不敷出,过得十分拮据。

有了新宫主捐出的一万贯钱,至少十年之内,玉真宫的女道士们都衣食无忧了。

仪式由玉真宫资格最老的云岫真人主持,云岫真人便是著名的女诗人李治,她年事已高,便在少时曾出家过的玉真宫安度晚年了。

比起昨晚的内部上任,今天的仪式就简单了很多,士部司的官员宣读任命书,然后拜三清,从云岫真人手中接过由历代宫主保管的册封玉牒,最后是全体道姑和修士们拜见新宫主,仪式就结束了。

这时,士部司官员宣布,所有玉真宫在册道士,每月可领粮米三斗,钱五百文,并由士部司拨钱修复三清法像,重塑金身,这个宣布顿时让道姑们欢声四起,掌声热烈。

就职典礼结束了,应采和在后院接见了四名女真人,四名女真人都年约四十余岁,从小出家,她们为了争夺宫主之位暗斗了两年,最后却从外面来了新宫主,令四人沮丧不已。

应采和已摘去了面纱,对四人道:“想必你们也知道,既然我师父是公孙大娘,那我也是练武出身,我来玉真宫主要是为了修练武学,以后宫内除非有重大事情,一般的日常琐事我不会过问,而且我有两个弟子,她们是我的左右护法,我外出云游时,会留下一人,你们不一定能找到我,但可以先找她们。”

四名女真人面面相觑,眼中难掩心中暗喜,原来宫主是个甩手掌柜,那简直太好了,其中一人道:“宫主要潜心修炼,当然没有问题,但我们管理琐事,有没有什么章程?”

“章程当然有,我考虑成立元老院,主要是每月的各种钱财收支由大家一同审阅,大额支出由长老院决定,而日常事务由住持负责,你四人轮流担任住持,每人三个月。”

应采和也做了好几年的成都藏剑阁之主,深谙下属的各种猫腻和制衡之道,她虽然是甩手掌柜,但不代表她就能容忍下面的人乱来,所以她成立长老院,让十几名老道姑负责每月审核钱粮收支,相信她们会认真负责的审核。

然后是住持,三个月一任,各自的心腹还没有培养起来就换人了,就算有私心也没有时间完成,让四人继续去勾心斗角,自己则专心修炼。

应采和虽然是郭宋的情人,但她还是想继续修炼剑器,像师父那样,不仅享有长寿,而且到了八十岁还能肌肤如雪,脸上没有一丝皱纹。

虽然她无法像师父那样终生守身完璧,但师父给她说过,是否行房并非影响长寿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修练剑器不能停缀,一旦停止一个月不练,就会开始散功,师父最后羽化就是散功的缘故。

正是这个缘故,公孙大娘的弟子们大多出家为道,终生修练不止。

“你们四人还有什么疑问?”应采和又问道。

“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