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锋哥写的一首诗。”
唐冬冬指着牌子,把《悯农》念了一遍。
《悯农》语言质朴,就算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也能听得懂。
唐冬冬念完,食堂里就叽叽喳喳说开了。
“这首诗是锋哥写的?写得太好了,我听了都想抹眼泪!”
“谁不是呢,去年我为了多干一会儿,被晒晕在地里,要不是周大娘路过,我就死在地里了,这首诗写到了我心坎里!”
“以前听到别人念诗念词,要不是写山写水,就是写一堆男人女人的酸话,听得人直想吐酸水,这是第一次有人写咱们种地的!”
“城里的那些读书的都是公子哥,哪里知道咱们种地有多辛苦?”
“是啊,是啊,还是锋哥儿能体谅咱们。”
“去年我锄草的时候,锋哥儿就总是去看,莫非这首诗写的是我?”
“锋哥儿写诗这么好,以后肯定能中状元!”
“我早就跟老金说过,锋哥儿不是一般人,看看我说对了吧,可惜老金走得太早了。”
……
《悯农》总共就二十个字,念起来又朗朗上口,都不用唐冬冬念第二遍,食堂里就有大半人都记住了。
挑食几乎是孩子的天性,以前吃不饱肚子的时候还不明显,但是现在西河湾和关家村生活越来越好,挑食的孩子就越来越多了。
晚上回家之后,很多女工都拿这首诗来教训孩子。
第二天一早,这首诗就算是彻底在两个村子传开了。
村里好不容易出了个读书人,还写了一首好诗,村里都与有荣焉,护卫队去城里,免不了显摆。
然后,这首诗在县府也传开了。
只用了短短三天,这首诗就成了金川县府最新的童谣,到处都是孩子边跑边唱。
大康文风盛行,不仅达官贵人喜欢诗词,一些商贾豪绅也喜欢附庸风雅,经常赞助一些文会,借此来讨好当官的。
此时金川县府最大的酒楼,就在举行一场文会。
文会的发起者是金川最大的盐商康丰年,主角是郡城来的一位姓陈的官员。
这个陈老爷是郡城盐铁行业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康丰年的财神爷。
为了讨好陈老爷,康丰年花了不少钱,从广元郡各地请了不少小有名气的“才子”过来作陪。
在大康,通过作诗作词被举荐做官的例子很多,有些还被传为佳话,被人们津津乐道,何况康丰年为了讨陈老爷欢心,每个才子都给了不少的润笔费。
席间,“才子”们为了引起陈老爷的注意,一个个极尽所能地卖弄文采。
可惜他们做出的诗词太平庸,陈老爷一首都没看上。
然而就在散场的时候,陈老爷被街上一群孩童嘴里的童谣吸引。
当得知这是一个山野读书人写的诗,陈老爷对《悯农》和金锋大加赞赏。
自然而然的,这首诗就随着这次文会,彻底传遍广元郡各地。
不管地球还是大康,节俭都是一种传统美德,《悯农》立意节约粮食,而且情感真切很容易引起农民的共鸣,所以传播速度非常快。
而金锋这个名字也随着这首诗被传开了。
很多读书人开始打听金锋是谁,想要拜会。sxynkj.ċöm
可惜这年头通讯太落后,很多人都知道这首诗,知道金锋这个名字,和他是金川的,却不知道他是金川哪里人。
金锋自己都不知道他成了名人,依旧被庆慕岚缠着打造兵器。
打铁是一件非常枯燥无聊的工作,金锋直接把这件事推给张满仓,然后带着关晓柔和润娘躲到了铁罐山。
经过这段时间的反复思考,金锋决定听从唐冬冬的建议,把肥皂车间安排在铁罐山。
刘铁前段时间来拉粮食,已经把制造肥皂的烧碱和油脂送了过来,老兵按照金锋要求,在铁罐山的平地上盖了很多简易茅草棚子。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金锋传授如何制作肥皂了。
来到铁罐山的第二天,金锋把土匪抢来的姑娘们集合起来,当场演示。
肥皂的制作流程很简单,金锋只演示了两遍,那些被土匪抢来的姑娘们就学会了。
人多力量大,姑娘们又对金锋心存感激,干起活来格外卖力。
几百个姑娘一起动手,只用了几天,制作的肥皂就摆满了所有茅草棚子。
肥皂还是软的,需要在通风的地方自然晾晒十几天才能成型,金锋没办法,只好让姑娘们先停下来,然后安排老兵伐木制作架子。
闲下来之后,金锋就带着关晓柔在铁罐山周围打打猎,再教教润娘做做菜,日子过得平静惬意。
可惜平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太久,就被刘铁带来的消息打破了。
跟着一起来的还有庆慕岚和张凉。
“前几天在野狗坡附近出现了一群土匪,打劫了周家村,还扬言从明年开始要接替铁罐山收岁粮。”
刘铁问道:“锋哥儿,你看这事怎么处理?”
“咱们好不容易干掉铁罐山土匪,不是让他们钻空子的。先生说过金川以西不能再有土匪收岁粮,那就不能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