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恰逢大朝会。
天子端坐在龙椅上,王中书令捧着安国公的奏折,当朝宣读。
大朝会原本肃穆端静,这封请罪的奏折,就如一滴水落进了油锅,立刻炸开了。
原本上过奏折弹劾安国公的官员们,纷纷出列唾骂安国公。原本的太皇太后党,齐齐保持沉默,根本就没人站出来为安国公辩驳。
郑家这艘巨船,已被凿出了巨大的窟窿,冰冷的河水不停从窟窿里涌进来。现在勉强还在水面上,不过,沉船已是大势所趋。
是郑太皇太后全力保住了郑家。否则,郑家早就被拉到刑场上,杀得人头滚滚,抄家灭族了。
安国公辞官去爵,献出一半家业,也就勉强堵一堵悠悠众口罢了。
天子端坐聆听众官员怒骂安国公,良久才张口道:“安国公自陈犯过的罪责,自请辞官去爵,朕都准了。”
“郑家献出一半家业,充做英卫营的军费。也算是将功折罪!朕且饶过郑家这一回。”
“纪尚书!”
纪尚书立刻拱手:“臣在!”
“安国公到底做了多年国公,朕得给他些体面。”天子语气淡淡:“你亲自去一趟郑家,告诉他,之前诸事一笔勾销。郑家献出的五成家业,要一文不少地进国库。以后专门留作英卫营平乱的军费。”
重点是什么?
重点是一文不少!
这是安国公用来赎买郑家全族性命的买命银子。既然说了是五成,那就必须是真正的五成。
纪尚书立刻心领神会,沉声应下:“臣一定尽心办差。”
……
皇位更迭,新帝登基后清洗朝堂,安插亲信任用自己人,都不稀奇。
女帝陛下已十分冷静克制,并未大肆杀人。只是,抄家的次数确实频繁。京城的百姓们着实瞧了几回热闹,先是高凉王府,紧接着是万家和张家,淮阳王府武安郡王府离得远,抄家的情景众人没见着。不过,两座王府抄家所得送进户部的场景,也着实令人大开了眼界。
现在,又轮到郑家了。
当然了,郑家这里不算抄家,是自动献出五成家业。
纪尚书亲自领人进了郑家,宣读天子圣旨。
安国公领着郑家人跪了一地,心中如何泣血无人知晓,面上还算过得去。至少没有痛哭流涕,维持住了最后的体面。
纪尚书读完圣旨后,令人去摘了国公府的匾额,又对安国公道:“国公爷,我今日奉天子圣旨前来办差,多有得罪了。”
安国公看着被摘下的匾额,心如刀割,晦涩地挤出几个字:“请纪大人回宫复命时,代我谢过天子恩典。”
同殿为官几十年,哪怕平日面和心不和,总有些同僚情谊。看着穷途末路的安国公,纪尚书心里也不是滋味。
他伸手扶起安国公,低声提醒:“皇上令我来接收清点郑家的五成家业,要一文不少。”
其中蕴含的警告之意,不必细述,安国公当然都懂。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安国公苦笑一声,压低声音道:“我知道轻重,哪里敢在这事上弄鬼。你放心,账册都准备好了。你拿着账册去库房,逐一对账清点。”
纪尚书点点头,吩咐汤有银去接账册。旋即,一行人浩浩荡荡去了郑家的库房。
安国公夫人再次哭昏了过去。
安国公拖着一条腿,在长随的搀扶下慢慢向前挪动,头也不回地吩咐:“来人,将夫人抬回屋子里。接下来几日,就在屋子里养伤,别出来丢人现眼。”
……
郑家到底有多少家产?
五成家业,到底有多少?
百姓们日日凑到郑家门外瞧热闹。
大梁官员们各自忙着当差做事,白日无暇去凑热闹,落衙的时候让下人架着马车在郑家门外绕上一圈的,着实不少。
每日到了傍晚,安国公府外马车行人络绎不绝,比集市还要热闹三分。
反正,左大将军领兵启程之时,户部众官员都没忙完。
王丞相足不出户,却对郑家情形了如指掌。
王瑾在宫里忙到半夜才回来,满面疲倦地被叫到书房里。烛火通明,王丞相面色有异,张口便道:“四郎,你可知道,郑家到底献出了多少金银?”
王瑾就在御前当差,然而,知道的依然不及王丞相仔细:“我只知道比高凉王府当日抄家得来的还多。”
王丞相嗤之以鼻:“何止!再把淮阳王府和武安郡王府的家业都算上,才勉强相当。”
这还只是五成家业!
郑家用富可敌国来形容,绝不为过。
献出的五成家业,足够供应英卫营几万将士十年的军费和粮草!
王瑾听了之后,沉默了许久,才低声道:“我们王家,比起郑家又如何?”
这一回,轮到王丞相哑然无语了。
郑家富可敌国。被誉为大梁第一世家的王家,比起郑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郑家被割下的肉放出的血,充盈了干涸的国库,滋养着财政窘迫的朝廷。下一个被割肉放血的,会不会轮到王家?
“父亲,”王瑾长叹一声:“一朝天子一朝臣。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