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爱谁谁(1 / 2)

所有人都知道,尤里耶夫大公国的利益受损,俄罗斯绝不会坐视不管。

但管到程度,谁都不能确定。

如果奥匈帝国能预料到,为斐迪南大公复仇会导致奥匈帝国灭亡,奥匈帝国还会向塞尔维亚王国宣战吗?

如果威廉二世不那么自大,选择和俄罗斯结盟,而不是奥匈帝国,世界大战的结果还会是这样吗?

如果——

历史没有如果。

拳头没有打出去的时候才最具威慑力。

所以没有表态的俄罗斯才是最危险的。

俄罗斯确实不缺铁矿石。

但是10亿吨含铁量在60%以上的铁矿石,对于俄罗斯同样充满诱惑力。

更何况那不是10亿吨,而是超过500亿吨。

俄罗斯虽然没有表态,但是在英国国会通过《钢铁法案》之后,俄罗斯直接将常备军从60万增加到70万。

新增10万常备军,对于一个面积超过235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1.8亿人的国家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件。

以俄罗斯的体量来说,常备军应该至少维持在150万人左右,才符合俄罗斯的国情。

现在的俄罗斯,和帝俄时代的俄罗斯相比有着质的提升。

世界大战爆发时,俄罗斯帝国有465万支步枪,9500挺机枪,8085门火炮,900辆装甲战车,以及600余架各式飞机。

1924年的当下,俄罗斯的步枪数量是400万支左右,机枪的数量增加到大约2.9万挺,火炮数量1.2万门,装甲战车2500辆,各式飞机1500架。

步枪的数量虽然减少,但是相当一部分步枪已经从栓动步枪提升为半自动步枪;重炮(100毫米口径以上)数量从260门,增加到2100门;装甲战车的平均吨位从15吨增加到20吨;轰炸机的载弹量从800千克增加到2.5吨,航程也从600公里增加到1500公里。

这样的俄罗斯,是令人生畏的。

俄罗斯新增的10万常备军,一半是海军陆战队,一半是快速反应部队。

所谓快速反应部队,是指能在极短时间范围内迅速部署的战斗部队。

世界大战前,衡量各国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动员速度,各大参战国中,德国的动员速度是最快的,军队从80万扩充到382万只用了4个月。

与之相对的是,基钦纳的百万陆军计划,直到世界大战结束都没有完成。

乔治对于快速反应部队的要求标准是:快速反应部队从克里米亚出发,能够在30天内抵达东印度。

听起来一个月貌似很漫长。

但是从克里米亚到东印度,如果不通过苏伊士运河,途中至少需要29天。

这意思就是从命令下达到部队出发,只有24小时。

俄罗斯的扩军计划,引发英国和法国的强烈担忧,张伯伦在国联指责俄罗斯蓄意挑起军备竞赛。

小尼古拉风轻云淡:如果英国将皇家海军的规模缩减到1万人,俄罗斯就将陆军的规模削减到10万人。

理由是英国本土面积24.4万平方公里。

张伯伦气结:英国有庞大的海外利益需要维护。

小尼古拉针锋相对:俄罗斯235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70万兵力用于防御尚且不足,真想蓄意挑起军备竞赛,应该将陆军常备军规模至少扩充到270万才对。

“任何想要危害俄罗斯利益的人或国家,都将遭到俄罗斯的残酷报复!”

小尼古拉气焰熏天。

张伯伦只能庆幸,这是常务会议,不是全体会议,脸丢得不算大。

去年刚刚当选为澳大利亚总理的斯坦利·布鲁斯感觉很丢脸。

西奥州政府的声明让澳大利亚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斯坦利·布鲁斯召见世界大战期间的澳新军团总司令约翰·莫纳什,探讨付诸武力的可能性。

“你想让澳大利亚陷入内战?这太荒谬了,绝无可能!”

约翰·莫纳什果断拒绝。

如果只是西澳大利亚州,那或许还可以试一试。

现在摆明了西奥背后站着尤里耶夫大公国和俄罗斯,这还怎么打。

澳新军团和加拿大军团,是英军在世界大战期间为数不多的亮点。

所谓“亮点”也只是针对英军内部的英印部队而言,如果是和俄罗斯军队相比,那就不够看了。

澳新军团参加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斗,结果被打倒灰头土脸,损兵折将近十万,不得不从小亚细亚半岛狼狈撤退。

俄罗斯打奥斯曼帝国就像大人打孩子一样轻松,只派出一支偏师加上一支仆从军,就把奥斯曼帝国打到不得不主动求和。

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将澳新军团捧上天,大吹特吹。

约翰·莫纳什作为澳新军团总司令,对澳新军团的战斗力再清楚不过。

关键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食言而肥,不仅没有给与澳大利亚更大自主权,而且连澳新军团的抚恤金和退伍金也拖着不给,连带着澳新军团官兵对澳大利亚政府也颇有怨言。

换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