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指挥使(1 / 2)

十国行周 贪看飞花 1038 字 3个月前

郭信策马来到刺史府,太原来的使者队伍已经入内,郭信便直接进了前堂。

进了前堂却不见使者和解晖,问过旁边的王进才知道因为官家的旨意不只给解晖一人,因而要在众军将面前一同宣读。于是郭信又等了一会,待奉国军诸将人等都到齐后,才有人去后面请出使者。

解晖和正使很快就攀谈交笑着出来,但郭信的眼睛却没注意在他们二人身上,而是太原使者身后的随从——郑谆。

郑谆不动声色地对郭信眨了眨眼,郭信虽然有些不解郑谆出现在这里,但也微笑颔首朝他示意。

诸将在堂内按次序站定,郭信眼下在军中还是小小的都头,只是因先登之功才被传唤而来,位次自然位于最末。使者带着众人嘉奖而来,军汉们当然都是一副好脸,纷纷抱拳拜见。

领头的使者在堂中昂首端站,等堂内众人的目光都看向自己,才清了清嗓子,开口介绍道:“我乃官家新封内客省使王峻,奉命来此恩赏有功将士。”

王峻声音洪亮,很有大国使臣的风范,但郭信从他的话里还听出了一些别的信息:客省使这类属于中央官职,看来刘知远在太原开始分封文武百官不是虚言。只是不知道郭威现在能分到什么官身?

王峻顿了顿,再次开口时却直接问道:“你们哪个是奉国军郭信?”

郭信有些意外,忙抱拳而出:“回客省使,末将正是郭信。”

王峻:“是你带头破了此城?”

郭信深吸口气,尽量显示出不卑不亢的态度:“是,我军将士奋战,贼众不可抵御,末将依命而行,一日告破此城。”

王峻闻言赞许地点点头:“好,好。将士们在阵上拼杀实属不易,郭使君家真不愧一门虎辈。”

郭信心想:自己说得轻松,但背后的艰险和代价,又岂是眼前未经战阵的王峻所能想象?

王峻又道:“史军使班师后,在官家面前言及此城得破之功时,特别提到郭都将。”

郭信继续得体地应答道:“上阵杀敌是分内之职,末将不敢居功。”

王峻笑道:“郭都将深明大义,但若有功不赏,岂不是寒了军中将士之心?官家已经降下旨意,授奉国军都将郭信为奉国左厢第一军指挥使。”

此刻不是推辞的时候,郭信当即拜谢领命。

王峻和郭信说完这些话,便转头从身侧郑谆捧着的木匣内拿出一份帛书,面向诸将朗声道:“海内不平,四境不安,幸有将士实心用命……着升奉国军隶侍卫步军,改原奉国军为奉国左厢第一军,升解晖左厢都指挥使,王进转左厢一军都指挥使……”

侍卫步军即侍卫亲军步军,此番任命意味着奉国军已被正式列入禁军序列,而在场几人都已成了新皇的禁军将校!堂内奉国军诸将听见宣命都有些惊讶,没有城府的已经咧嘴偷笑,露出一脸藏不住的喜悦之色。

而郭信这时已经没有心思去听其他人的安排,只在一旁低头默默琢磨着自己这晋升。指挥使虽然官阶不大,但握有实权,已经算正式步入武将行列。只是郭信虽然有一份登城之功,但这种功劳可大可小,关键只在于上面的人怎么看,何况他从军不过一月出头,能升这么快?

自己的晋升速度显然并不寻常,郭信估计还是父亲郭威在里面起了作用。到了郭威那个层级,不论郭威是否有意,其自身的存在就是一种影响力,不管是刘知远想要进一步拉拢郭威,还是军内系统有意帮衬自家,擢升郭信这事看上去就符合情理得多。

王峻将太原的旨意宣读一通,诸将各自谢恩完毕,解晖便解散了众将各回军营。郭信出府跨上马没走几步,身后就传来郑谆的声音:“郭郎留步!”

郭信闻言翻身下马,笑着朝郑谆拱了拱手:“郑郎什么时候连这奉旨的差事都干上了?看来官运不错。”

郑谆走上前来,拱手谦虚道:“蒙苏判官看重,忝作翰林承旨。不过还是比不上意哥儿在军中意气风发。”

郭信摆摆手:“不说这个,我在这儿听不到南边消息,最近都有啥大事发生?”

郑谆露出果然如此的一笑:“就知道意哥儿好打听,南边契丹主听说官家即位,派手下耿崇美等人赴昭义等河东周边诸镇,意图扼守要地防御。此外还听闻东边义军四起,接连已陷宋、亳、密三州。”

郭信若有所思道:“契丹人不受汉将待见,在中原并不好过。”

“确实如此!”郑谆赞同一声,并接着道:“官家已经发布檄文,并遣使晓喻诸镇,晋州张晏洪、保义军赵晖、怀州王守恩,都已奉表诣使晋阳,可见官家正负天下之所望,而契丹胡虏不久见绝于中原矣!”

郭信微微沉吟,对郑谆的话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郑谆又压低声音,向郭信提醒道:“不过意哥儿如今虽然已经列为指挥,但万不可就此止步。现在官家锐意进取,封赏百官,广纳乡兵,显然不日就要进取中原。到时军中将帅缺额必然繁多,只等南边战事一起,在军中功转跃升不在话下。可意哥儿若是一直待在这代州北境,只怕什么也轮不到头上。我以为,还是早日请你爹想办法把你调出去才好。”

郭信想了想,觉得确实如郑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