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活得久看得也多,心中也是无比通透,此一生坐看五位皇帝登基,惠宗朱允文,成祖皇帝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堡宗真·大明战神朱祁镇,从世子妃慢慢变成如今的太皇太后也算得上是大明奇女子。
虽然早已经不再管事,可如今这忽然的表态让御书房内的声音再次消失,气氛也随之一僵谁也不敢再开口说话。
“谢太皇太后,遵太皇太后懿旨。”
周喻朝着太皇太后恭敬行礼,起身后认准了刚才的侍卫又将他身上的刀给拔了出来,大步流星的就走向跪在地上的几位老臣。
“诸位大臣,我只问如今谁为监国,为何这等大事本王竟是完全不知,只问为何谎报军情,以败言胜导致最后这滔天大祸,只问这天下是谁家之天下,这大明到底是谁家的大明,尔等到底听谁之令胆敢无视我朱家无数皇室宗亲,无视我这个监国,此三问诸位是否能够给我一个答案,我可要警告诸位,这要真追究起来可是诛九族的大罪,我给你们时间好好想想该怎么说。”
周喻一边说着一边用刀在这些人脖子边上左左右右的比划,随后转身将刀扔给了它的主人走向太皇太后和孙太后的方向,衣摆一抖跪在了地上:“太皇太后,太后,如今数十万大军在土木堡被全歼文臣武将战死者更有六十余位,更严重的是陛下已落入瓦剌之手而我们却对这次失败毫无准备,更可怕的是此一战恐怕已伤大明脊梁底蕴。”
“如今瓦剌进可攻退可守,若是瓦剌也先部选择攻来京城途中更无险关巨城可阻,临时调动各部前来支援恐怕也难以赶上,瓦剌恐怕随时都可能兵临城下,为确保安全臣恳请太皇太后立刻立侄儿为太子迅速南迁以做打算,臣则会留下带领大臣将士死守京城绝不退让死守至增援抵达,成祖皇帝北迁做到了天子守国门,臣也愿学先祖做一做君王死社稷,臣虽并非君王可作为监国也是一样,哪怕是战死沙场也绝不让瓦剌野人踏足京城一步,若是被俘虏也不敢做有辱祖宗有辱大明之事,唯有一死证我大明骨气尚存给天下表率,我朱家儿郎只有站着死没有跪着生。”
太皇太后看着跪在地上低着脑袋的周喻没有太多的表情,眼神也同样如此让人难以看出她真正的想法。
可孙太后此时脸上却是一阵青一阵白,看着周喻的眼神简直要喷出火来,周喻话中的嘲讽根本有点不加掩饰了,好像就是在说她儿子既然被俘那为了成全皇家和大明的脸面就应该果断去死,可毕竟是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后太后,从理智和如今的身份情况而言,孙太后也不得不悲痛的承认周喻的话的确说得没错。
如今周边包括京城已无太多兵将可用,立太子速南迁确实是最稳妥的办法,特别是有人还愿意留在这里死守争取时间,更能够维系皇帝之位还在朱祁镇这一脉上。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说得好。”太皇太后深深看了周喻一眼,转头看向孙太后:“媳妇,你怎么看。”
孙太后微微弯腰:“太皇太后,此事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还是召集大臣前往文华殿议事,看看能不能想出一个更好的法子。”
太皇太后轻轻点了点头,道:“也好,那便先听听大臣们是什么想法。”
周喻这个时候也不吭声就等这两个祖宗一样的女人轻声交谈,立太子自然是可以立的,可那小屁孩现在两岁都不到,当皇上?呵呵,开玩笑。
如今宣宗这一脉就两个儿子,一个朱祁钰也就是周喻,另一个就是堡宗皇帝朱祁镇,其他人对皇位那是想都别想的。
太皇太后之前帮他说话让周喻还想起来一件事,当时他才是嫡长子也是太子,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胡皇后被废他的太子之位也没了,而胡皇后才是太皇太后亲自帮着先帝选出来的王妃,至于这中间发生了什么那就不太清楚了。
周喻现在做这一切其实都是在试探,试探太皇太后对孙太后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
以如今的形势来看,他现在做出的这些试探全都是在安全范围内,起码短时间内是安全的,孙太后就算心中有再多的不满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做些什么,若是真要立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当皇帝而她又继续垂帘听政,别说朝堂是否同意天下宗亲也绝对不会同意,为什么?难道就不怕再出一个女帝?
主少国疑,真要推一个不到两岁稚子成为皇帝,那大明江山也就算是气数已尽了,为了稳定天下那就不能这样来做事,周喻反正是看得明白只要他不死这个位置就一定会是他的,而只要他死了孙太后也绝无可能掌握大权,但其实周喻如今真也没有那么稀罕这个位置。
“太皇太后,太后。”周喻等到两人说完后再次开口:“事务繁杂大臣们全部到齐也需要时间,商议讨论也需要时间,不如太皇太后和太后暂且先休息一会。”
“不用。”孙太后淡淡看了一眼周喻,再次朝着太皇太后微微弯腰:“那儿媳就先去文华殿了。”
“嗯,你去吧。”太皇太后也有些忧愁的轻轻点头,缓缓道:“我在这里休息一会再过去。”
孙太后理了理衣袖,看了眼跪在地上的几位大臣:“还跪在这里做什么,去文华殿议事。”
跪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