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被污蔑的假奸佞(1 / 3)

郭子仪打得节节败退,于是安庆绪派人去史思明那里搬救兵,承诺将大燕皇位禅让给他。史思明果然出兵援助,大破唐军,郭子仪久攻不下,撤军回师。

安庆绪不愿履行承诺,结果被史思明绞死。史思明也是突厥人,和安禄山是同乡,比安禄山早出生一天。

在洛阳被唐军收复以后,史思明见安室政权没有前途,就率部归顺朝廷,唐肃宗大喜,封史思明为归义郡王,命他去讨伐安庆绪。

但是史思明作为安禄山的老部下并非真心归降朝廷,私下里还和叛军都有来往。于是唐肃宗派吴承恩和阿史那承庆去史思明那里找机会除掉史思明,没想到却弄巧成拙,吴承恩到处游说史思明的部下被史思明告发到史思明那里。

史思明杀死吴承恩等人,向唐肃宗尚书兴师问罪,再次造反。不久,安庆绪就派人向史思明求援,承诺将地位让给史思明。

没想到解围以后,安庆绪不愿履行承诺,史思明就绞死了安庆绪及其四个弟弟,篡位称帝。公元759年,史思明重新夺回洛阳,然而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座空城,百姓都被唐朝迁走。

史思明一无所获,把城中搜刮一空,准备进攻河阳三城。随着战事节节失利,史思明的处境愈发艰难。公元761年,史思明在洛阳城外大败唐军,唐军被迫弃守河阳三城。

史思明剑指长安,朝廷震恐。然而史思明也重蹈了安禄山的覆辙,史思明不满长子史朝义,偏爱小儿子史朝清,时常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使朝义心怀不满。

于是联合部下将史思明杀死。至此,持续了6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即将走向尾声。与此同时,唐朝宫廷也发生了一场政变,唐肃宗李亨病重,张皇后想废掉太子李豫,却被大太监李辅国抢先一步,张皇后被李辅国乱棍打死,李豫登基为帝,是为唐代宗。

公元762年,史朝义在洛阳北郊惨败,唐军收复洛阳,史朝义众叛亲离。次年史朝义被迫自杀,首级被送往长安,至此安史之乱彻底平定。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让无数黎民百姓死于战火之中。在评判过程中,藩镇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与朝廷分庭抗礼。

宦官势力也日益强大,在接下来的150年时间中,李唐皇室不得不与藩镇和宦官共天下,直至灭亡。

【一口气看懂被冤枉的假奸佞#历史#小故事】

历朝历代总有遗臭万年的奸佞,可这些奸佞真的是十恶不赦吗?戏曲中传唱的金枝妖妃,他们究竟是罪大恶极还是被人泼了脏水?今天咱们就来唠唠那些被泼脏水的假奸佞。

第一位:高力士

说起宦官,就不得不提唐玄宗的宠臣高力士。李白就曾因高力士脱靴而被人津津乐道。历代戏曲中高力士也多半是白脸丑角,可这位权倾一时的宦官到底是忠是奸?

为何唐玄宗李隆基对他如此信任,甚至说出“力士当直,我寝则安稳”的话?要想弄清楚这些,还得从公元710年唐隆政变说起。

作为武则天时期就在宫中的宦官,高力士独具慧眼,早在韦后乱政的时候,他就看出李隆基绝非常人。于是高力士果断站队,明里暗里帮李隆基办了不少事。

唐隆政变成功后,李隆基成了太子,高力士自然就成了头号功臣,论功行赏时他被封为太子太保,随后又被提拔为三朝大夫,内侍自此高力士正式开启他的官场之路。

公元713年,李隆基登基没多久,太平公主就打算政变夺权。得知此事后,李隆基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先天政变。

作为李隆基手下的得力干将,高力士也参与了计划,他杀死了投靠太平公主的宰相岑曦、萧至忠,为先天政变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政变之后,高力士就被破格提拔为银青光禄大夫,随后他又兼任右监门卫将军,正式成了炙手可热的宦官。

两次参与政变,两次立下汗马功劳,高力士的忠心和能力李隆基看在眼里。因此他也放心的将朝政交给高力士,此后朝廷呈送的公文都要先经过高力士的手,小事高力士可以自行做主,而大事就由高力士来禀报李隆基。

虽然地位不断升高,但是高力士却越发谨慎。哪怕是亲近的人触犯了法度,他也不予援助,甚至对于朝局高力士也看了透彻。

公元744年,他曾劝说唐玄宗不要倚重李林甫,甚至后来他还冒着得罪李隆基的威胁,劝他制衡杨国忠和安禄山。这些作为使得他被誉为千古宦官,但高力士的苦心劝谏,却架不住唐玄宗李隆基自寻死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匆忙逃亡,唐肃宗登基力挽狂澜。安史之乱平定后,李隆基早已成了太上皇,而唐肃宗为保皇位对他十分不客气,身边的宦官李辅国竟然在李隆基迁居的时候率兵拦路,幸亏高力士挺身而出才让他免于受害。

不过高力士对李隆基的忠心却让李辅国心怀怨气,他恨高力士让高力士落得一个流放的下场。公元762年,高力士得知李隆基驾崩,嚎啕大哭,吐血而死,一代忠臣就此亡故。唐太宗李豫得知此事后追封他为扬州大都督,还特许他寻踪李隆基陪葬。

第二位:刘皇后

如果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