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一代雄主(2 / 3)

元璋在南京即位开始,至李自成攻入BJ,朱由检自缢身亡为止,共历经了276年,产生了16位皇帝,皇子皇孙更是不计其数,

其中既有开创了洪武之治的朱元璋和永乐盛世的朱棣,也有历史上最让人遗憾的太子朱标,那么他们后代的命运又是如何呢?本期内容就让我们一口气盘点明朝皇室脉络。

朱元璋共生有26个儿子,嫡长子就是大家意难平的朱标。朱标的母亲是孝慈高皇后马氏,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自幼便对他悉心教导。

朱标5岁的时候,朱元璋就让顶流大儒宋濂给朱标做启蒙老师。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时,就立朱标为世子,等到朱元璋称帝,又立朱标为太子,还给他安排了顶配导师天团:

左丞相李善长为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为太子少傅,中书平章陆军国重事常遇春为太子少保。他们都是跟随朱元璋多年的文臣武将,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

东宫的其他大小官员也都是由冯胜等公侯之臣兼任。后来等到朱标与常遇春之女成婚,并生下大儿子朱雄英和二儿子朱允炆。然后朱元璋觉得时机成熟,便直接让他参与政事,

当实***,大小事务都是先上报给朱标,再上奏给朱元璋。如此一来,朱标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威望也日渐提升。而且朱标还性格仁厚,

当他的老师宋濂一家牵扯进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想处死宋濂时,朱标力保宋濂,让他免去一死。他对弟弟们也十分有爱,齐王朱榑、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犯错时,都是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

如此一来,文臣武将都为他马首是瞻,他的兄弟们也都对他十分敬服。但可惜天妒英才,1391年,朱元璋有意迁都,于是让朱标前往关中与洛阳视察,朱标考察后回京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朱标死后,朱元璋痛哭不已,将他葬在孝陵东侧,是为懿文太子。朱标共有5个儿子,嫡长子朱雄英是他和敬懿太子妃常氏所生。

朱雄英既是朱元璋的嫡长孙,也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外孙,血统纯正的朱雄英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将被册封为皇太孙,然而尚未获得册封,年仅8岁的朱雄英就去世了,死后他被追封为沂王,

谥号为怀,葬于南京紫金山,后世称为沂怀王。如果不是朱标和朱雄英英年早逝,那么明朝的历史可能会被再次改写。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

也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1378年孝康皇后去世后,朱允炆的生母吕氏转正成为皇太子妃,后来哥哥朱雄英早早去世,所以朱允炆就成了朱元璋的嫡长孙。朱允炆14岁时父亲朱标病重,朱允炆寸步不离地日夜陪伴,但是父亲还是因病去世了,

朱允炆十分难过,茶不思饭不想,日渐消瘦。朱元璋被孙子的孝心打动,于是不久就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父亲朱标性格仁厚,对刑狱的判决多以宽厚为主,朱允炆也延续了父亲的政治风格,1396年,朱允炆向明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

他参考历朝刑法修改了《大明律》中73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更是圈粉无数,成为网络明星收割机。朱标本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儿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爱屋及乌,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了朱允炆身上,十分疼爱这个孙子,最终还将皇位传给了他。

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性格仁厚的他,下诏行宽人之政,赦免有罪之人,免除百姓拖欠的赋税,裁剪冗官冗员,改变了祖父朱元璋的一些严厉政策,史称建文新政。同时朱允炆开始着手进行削藩,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为藩王

领兵驻守边塞,野心与实力齐飞,逐渐脱离了朝廷的管控,朱允炆身为皇太孙时就有了削藩的意识,当时势力最大的就是燕王朱棣,

而周王朱橚和燕王是同母兄弟,又已有不法行为,所以朱允炆就先拿周王开刀,将周王废为庶人流放云南,后来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都被贬为庶人,襄王朱柏自焚而亡,感受到威胁的朱棣决定反击。

1399年,他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近代之初燕王其实是弱势开局,在兵力上不占优势,他的军队只有10万人,除了他的封地BJ之外,

他也没有能够控制任何其他领土,但燕王的领导能力,高素质的军队却不是朱允炆可比的。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朝廷决策掉线,

内部松懈,俨然一副青铜操作,最终节节败退,频频给朱棣送人头,许多将领投降了燕王。1402年,朱棣打到了南京,在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当火势扑灭后,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得面目全非的残骸,

太监只认说那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虽然无法证实太监证词的真假,但是建文帝就此从历史的舞台上下线了。朱允炆这一脉共生有两个儿子。在朱允炆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大儿子朱文奎就出生了,

他出生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十月晦日,就是该月的最后一天,一个日月同时处于终结的日子,朱元璋觉得日月皆中大凶之相,所以并不待见这个曾孙子,不过这也不影响朱文奎在1399年被立为太子,1402年朱棣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