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做顿饭(3 / 4)

各地雪花般的收成折子给愁入土了。

山西一带大旱,绝收已经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而这旱灾似乎能传染,不少地方,挂穗不足往年七成,可以预见今年绝对是歉收的年份,可偏偏对北方,现在又启动了战事……

打赢打输他一文官左右不了,但是不管哪个结局,要钱要粮……特别是粮……的手,都会伸向他。

只是他还未开口,刘伯温边一把拉住了他。

给了个眼神给杨思义,刘伯温轻轻地摇了摇头。

就这么一阻滞,朱橚又继续说了起来。

“黄色土豆,可直接替代主食,也可做菜。”

这话无比简练。

朱元璋点了点头,觉得时候也差不多了,便直接问出了一众人最关心的问题核心。

“亩产如何。”

“番薯二十石,土豆略少,但也有十五石以上。”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阁臣们也好,尚书们也好,都在面面相觑。

直到过了不知多久。

杨思义又像哭又像笑地问了一句。

“老臣……老臣兴许是上了年纪了,有点耳背,好像听成了二十石和十五石。”

众人的表情,都是很是奇妙。

至少一半人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而另一半人,很确信自己没听错,但是他们只能怀疑周王,是不是癫了……

这个数字太过夸张。

一如朱元璋刘伯温他们最初听到时,觉得荒唐那般。

要不是朱安宁提出可以种出来看看,他们也是万万不能信的。

殿内的大臣们,目光全部都投向了朱橚。

他们想看看,这个周王,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而朱橚,自然是丝毫不虚。

挖土豆番薯那天,他老爹都是在场的。

产量那是实实在在算的出来了。

这事没得作假。

他今天在站在这里,不过是为了配合他老爹的一些想法而已。

“此话当真?”

朱元璋不动声色。

几个老臣,瞄了眼朱元璋,突然就停止了躁动。

这等逆天的亩产,朱老板能无动于衷。

那只有一种情况……

这事他是知道的!

眼力见快些的,一下就看出来了。

眼拙些的,也是很快品出了味道。

至于再差些的,要么已经下了地府,要么是没有资格出现在这里。

今天站在殿内的,除了几个年轻人外,剩下的都是人精。

“眼前这筐番薯,土豆,正是儿臣所种,种植法子和具体亩产,我与刘廌,刘畾,李景隆几人,皆有记录在册,绝无虚假!”

这话一出。

一众人的目光,就开始瞥向刘伯温和李文忠。

心里想的自然也是。

好家伙这两人,居然也是知情的。

至于那夸张的亩产数字。

慢慢,已经开始接受。

虽然还是很震撼。

“敢问,周王,这等天地罕见的神物,种植难度很大?亦或是对土,对水的要求很苛刻。”

户部尚书杨思义,终于是按捺不住,走到了殿中,开始发问。

事关户部未来收粮,派粮的大事,他不可能置身事外。

其实兵部也在那蠢蠢欲动,他想问的也是大同小异。

所有官员,都知道二十石,十五石代表了什么。

现在的稻谷,小麦,也就是是二三石而已,一下几倍的差距。

这是否意味着,困扰明初的粮食短缺问题,一下子就能解决了呢?

甚至说,以后的百姓,也能够简单获取食物来源。

不必在像现在这般,饥一顿饱一顿。

那么,此等神物,代价是什么?

众人都很想知道。

而此刻,杨思义,便是他们的嘴替。

怀疑亩产已经没有意义。

因为老朱都没有怀疑。

听见杨思义的提问。

朱橚深吸了一口气。

缓缓转过身,对一众人行了个礼,才回答道。

“普通的田地,普通地浇灌,具体的细节,我已经记录好。”

“不需要用某些特殊的手法……比如加入什么宝石矿物之类的?“

杨思义一脸懵,这是否有点付出和收获太过悬殊。

不仅是他,剩下的一堆重臣,也是多少有点懵。

包括刘伯温李文忠等人。

他们是知道自己的子辈,孙辈在那种地的。

但是怎么听朱橚说的,好像很简单一样。

连朱元璋也是一脸黑线。

自己家这个老五,真就是一到关键时刻一些东西就讲不清楚,还真不如老大或者老四……哎。

于是,他也只能被迫轻咳了一声。

“老五,你不是说要施肥么?”

“哦,对,肥料,需要特制肥料。”

“肥料?”

杨思义一听,那是终于松了口气。

其他大臣也是这般。

众人都觉得,如此厉害的作物,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