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赞府(3 / 4)

晚明风华 戈昔 2569 字 2个月前

,明朝对《永乐大典》的态度是束之高阁,放在宫中落灰丶失火。

并没有利用《永乐大典》中的科技部分。科技部分处于被封禁的状态,无人研究,也无人关心。

最后明朝君臣自己,也不知科技部分是什麽内容。

朱寅站在原地驻足看了一会儿,两个犯人又从狱神庙中被押解出来。

他们浑身没有一块好肉,腿也断了,完全是被人架着。

两双麻木的眼神看了众人一眼,十分瘮人。

那皂隶道:「说是斩立决,县尊老爷还需最后定谳,犯人还要带到三法司走个过场。」

「都察院的海大老爷,如今又抱病去了江浦,几日之内都回不来,这个过场还要走好几天,起码要等到海大老爷回来,才能斩立决。」

海瑞去江浦了,几天都回不来?朱寅不禁一愣。

那要找到海瑞,还要等好几天啊。

朱寅点点头,「谢过牌翁解惑了,小子受教。」

自汉朝以来,都以秋气肃杀合乎天道,定秋后处决犯人。

赏以春夏,罚以秋冬。

大明律,斩刑分为斩监候和斩立决。大多数斩刑都是斩监候。

斩监候很严谨,要经过秋审丶朝审丶朱勾丶复刑复奏等程序。

而且,在来年秋分之后丶立春之前处决。

是为秋决。

所谓的秋后问斩,就是斩监候了。斩监候还有一点希望能活下来。

斩立决就不同了。

斩立决虽然也有程序要走,但程序简单的多,往往不会等到秋分之后,快则数日,慢则数月就人头落地。

朱寅跟着众人出了县衙大门,却见附近围了很多人群,都是看犯人的。

两个犯人即将被带上囚车时,忽然神色有点激动,大声说了两句话。

朱寅和宁采薇听到这两句话,都是神色一怔。

怎麽有点像是西班牙语?但朱寅听不懂西班牙语。

可是他的目光已经在人群中搜索,这是特工的本能。

宁采薇懂西班牙语,她小声对朱寅说道:

「这两人刚才喊得的是西班牙语,和后世西语有点不同,我不太肯定语义,意思可能是……」

朱寅一边听宁采薇翻译,一边观察周围的人群,很快就发现有个男子对这两句西班牙语有反应。

那人可能听的懂。

不懂的人群,当然以为是疯言疯语。

朱寅在留意这个人之后,发现他的眼神和两个犯人好像有交流。

接着,这个人很快就进入对面的一家瓷器店。他的衣着打扮,和瓷器店的人一样。

似乎是瓷器店的店主。

那人进入瓷器店不久,店就打烊关门,他就再也没有出来过。

朱寅收回目光,结合宁采薇刚才的话,心中有了一些眉目。

他回头看向县衙,却见不知何时,庄县丞正站在县衙门口,目光有点幽邃,不知道在想什麽。

周围的皂隶,都是神色恭敬的站在一边。

「嗯?」他的目光扫到朱寅,「稚儿还没有走?」

朱寅迎着他探究的目光,稍作犹豫,就蹀躞着步子上前。

叉手小声道:「回赞府老爷,孩儿刚才发现一件事,可能是个线索,或许对这案子有点用。」

海瑞未必能治好,沈一贯未必愿意收他为徒。

县官不如现管。要想在人生地不熟的江宁县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官场上就要有掌握实权的靠山撑腰。

靠山,很多时候是自己争取到的。

这个出身江南大族的庄县丞,就很合适。

庄县丞有点惊愕了,「你?你找到线索了?」

朱寅垂着眼帘,「孩儿不知道,也许知道一点。」

庄县丞似笑非笑的看着朱寅,点头道:「你随老夫进来。」

「是。」朱寅亦步亦趋的跟着进去。

朱寅终于又回到县衙公堂之前。

庄廷谏没有直接问线索的事,而是问道:

「朱寅啊,你几岁了?可有读书?」

朱寅回答:「回赞府老爷,孩儿九岁。三岁开蒙识字,已经读书六年。」

「哦?」庄廷谏点点头,「难怪清气灵动,年幼老成,原来已经开蒙六年,可谓早慧。」

一般孩子五岁开蒙。三岁就能开蒙,那必然聪明。

他膝下六女而无一男,见朱寅粉妆玉琢丶聪明早慧,不禁有点羡慕,笑指身后的县衙公堂,考较道:

「稚子既云三岁开蒙,习书六载,想必读过《千家诗》,那便以这公堂为题,咏一首五言如何啊?」

他这种考较,其实就是看看朱寅的成色,是不是真的早慧聪敏。

然后,再决定以什麽样的态度,对待朱寅,以及朱寅提供的线索。

「是。」朱寅叉手,「长者考较,万不敢辞。且容孩儿思索片刻。」

「哈哈。」多女无子的右丞笑了,「给你半刻钟。看看你是否有神童之姿。」

朱寅根本没有用半刻钟,就开口吟道:

悬鱼对獬豸,

坐北朝南开。

高堂悬明镜,

清风过月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