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夏神纪》(1 / 4)

晚明风华 戈昔 3395 字 1个月前

没有姚广孝,就没有明成祖。

徐渭想到了胡宗宪,想到了戚继光,俞大猷。

这三人都是人杰,可惜又都是朝廷的死忠。

这三人没有一人能够,也没有一人愿意,做出超越张居正的事业,开启真正的大同盛世。

这些年,他观察过很多人。要麽蝇营狗苟,要麽一心为官,要麽平庸无能,要麽循规蹈矩,要麽私心自用。

李成梁丶杨应龙他都试探过,虽然有实力有野心,却绝非为国为民的大英雄。

可是今日,这个刚刚认识的稚子,居然让他有种「奇货可居」之感。

他有种直觉,朱寅很可能,就是他想找的那种人!

朱寅不仅天资卓绝,宅心仁厚。更重要的是与众不同,心中没有对朝廷的敬畏,却有凌云壮志,天下苍生。

而且小小年纪就韬略不凡。善于笼络人心,运筹谋划,借势借力。该出手时,又对敌人毫不留情,绝无妇人之仁。

从南洋回江宁不过数月,就白手起家般打下一份家业,取代王氏成为本乡豪门。

破获耶稣会的阴谋,结交海瑞和田义,入学国子监,扳倒王家兄弟-

如此年幼就有这种心智手段,可谓天纵奇才了。

他相信朱寅没有撒谎,这些事都是真的。

他还发现,朱寅的拇指有老茧,肯定经常练习弓箭,说明其人尚武,不偏废武道,将来绝非文弱书生。

这就是千古大英雄之姿!

若是再点燃这孩子的野心,他将来很有可能超越张居正啊。

徐渭越想越是期待,早已经冷却的热血,此刻似乎再次被唤醒了。

他很想知道,朱寅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

这场秋雨一下,便是没完没了。

朱寅体恤工匠,乾脆给他们放假,工地上暂时停工。

可是朱寅自己就悲催了,他是学生啊。

小啊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风雨狂。

江南的凄风苦雨之中,朱寅每天早上卯时四刻,带着护卫兰察和书童康熙,进城上课。

然后下午申时一刻就散学回家。回家之后,又要培训学员,给他们上课一个时辰。

先是听别人上课。回来再给别人上课。

功课丶培训,按部就班,风雨无阻。

空馀的时间,就是练习戚氏武技,管理情报网,练习田义给的琴谱,再和徐渭谈天说地。

日子过的既紧张又悠闲。

徐渭被安排在一栋独立的小院子,开始商阳来陪他住了几日,商阳走后,他就在院中读书写字,作画撰文。

生活上优裕起来,徐渭不再为衣食操心,顿时又变得从容闲适。

他暂时找到了新的乐趣:写作长篇神话小说《夏神纪》。

这当然是穿越者朱寅策划的「阴谋」了。

此时,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已面世十几年。

吴元泰的《东游记》问世几十年,已经很流传了。

余象斗的《北游记》丶《南游记》已问世二十馀年。

吴承恩的《西游记》写了大半,还没有付梓,但也开始流传。

朱寅认为,虽然《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等小说对华夏神话很有贡献,但也有许多遗憾。

主要是两书的神话体系,很多地方矛盾,互不相融,不利于华夏神话体系的逻辑闭环。

民族神话体系,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子。

汉人后世凝聚力不强,有一盘散沙之讽,原因当然很多。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的神话叙事。

汉族神话源头凌乱多元,相对独立,无法形成统一认知。就是三皇五帝的说法,也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就导致,在应该统一的先天意识形态上没有统一。而在不应该统一的后天意识形态上,反而统一了。

于是,朱寅没事就对徐渭「循循善诱」,强调华夏神话对汉家的重要,

兜售各种神话故事,启发徐渭。

激发徐渭写一部《夏神纪》,整理完善出一个宏大严密的华夏神话体系,作为华夏神话的圭泉。

比如,神话中首先要统一关于三皇五帝的说法。

将三皇五帝和道教神话丶盘古创世丶女娲造人丶夸父逐日丶后羿射日等故事,有机融合为一体,逻辑打通,相互解释。

同时,要兼容《封神》丶《西游》丶《山海经》丶《东游》丶《南游》

丶《北游》。

还要解释泰山府君和阎罗王不兼容的矛盾,使其统一起来。

而且,为了趣味性,当然是写成小说。

这个一个很大的野心。

朱寅成功的激发徐渭的写作欲望之后,就建议徐渭,最好在书中,创造出神位等级和修炼体系。

还建议什麽黄金三章,什麽升级打怪·

简直是在传授后世的仙侠玄幻网文教程。

徐渭听到朱寅的各种「建议」,居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甚至破天荒的佩服起一个孩子来。

不仅仅是佩服朱寅的构想,更佩服朱寅的教化之心。

朱寅也怕徐渭累看,希望慢慢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