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三期学员(1 / 2)

吕宋风云 葡萄无牙 1626 字 7天前

晚宴上

郑国辉坐在主位,李鹤章坐在客位,李经济与郑家良两人相陪,桌上尽是精致的菜肴,色香味俱佳。

开席后,夫人郑李氏特意出面敬了自家三叔一杯酒,做足了礼遇,然后便带着贴身丫鬟离去了。

酒席上把酒言欢,气氛极为相融,自不用提。

次日

郑国辉轻车简从的来到玄武湖畔视察,这里原本有一个很大的废弃书院,在匪踞时期,完全荒废了。

金陵城克复后

这处无人认领的废弃书院落到了郑国辉的手中,随后派人修缮一新,作为江宁镇学官教导团驻地使用。

也就是曾经的金陵讲武堂,只不过换了一个低调些名称而已。

这处教导团的占地面积不小,同时还驻扎了一個炮兵营,以及两个步兵营,总计1400余名官兵。若加上教导团370余人,总数接近1800人。

院子面向玄武湖的一侧有大片荒地,平整后被辟为练兵场。

郑国辉抵达时,练兵场上龙腾虎跃,士兵们操练着严整的队列,另一侧的训练器材上,还有很多官兵在锤炼身体。

见到军门大人前来视察,几名营官带着10多名手下军官前来参见,单膝跪下行礼道;“卑职参见军门大人,我部所属正在执行日常整训,请大人训诫。”

“继续组织训练,不可懈怠。”

“遵命!”

江宁镇所属官兵训练有素,军纪森严,是一支极有战斗力的军队,实行的是每周三练制度,训练强度比其他部队大的多。

在一些军纪废驰的绿营兵中,能够一周一练就不错了,有的一月一练都达不到,基本是放任的状态。

在江宁镇不行,每周固定三天巡逻执勤,三天训练,周末休息的制度,如此往复循环。

郑国辉站在操场边,观看着士兵们的操演,只见士兵们队列娴熟,跟随着鼓乐声变换队形,来去自如。

军门大人前来例行视察,官兵们的士气格外高涨,口号声整齐而嘹亮。

营官们为了彰显训练成果,特意加练的实弹射击科目。

士兵们面向玄武湖方向,动作娴熟的装弹,瞄准,射击一气呵成,显示了很高的训练水平,精神面貌值得称赞。

郑国辉看的相当满意,这些士兵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去年大扩军征募进来的新兵,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整训,已经完全融入到江宁镇军中。

他计划6月下旬下南洋,随行将会带去不少于五千名士兵,作为今后攻略吕宋群岛的主力,上战场见见血。

提前让军队进入棉兰老岛,主要目的在于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为下一步攻略做准备。

至于替补的人手,如今在皖北和苏北地区正在招募,要求依然是年轻体壮,能够识文断字,这个标准相当高。

也只有在苏皖地区这样文风鼎盛的地方,才能顺利招募到如此优质的兵员。

悉心培养一年,又是一批精兵。

郑国辉现在的做法是蚂蚁搬家,将训练好的精兵一批一批的派遣下南洋,陆续再招募新兵补充,如此反复。

只需瞒过眼下这几年,等到彻底击败了盘踞在吕宋群岛的弗朗基人,在南洋自立为王,向朝廷上表称臣。

届时,亦如朝鲜,越南,琉球等藩属国一样,民众可以自由往来于两岸之间,探亲也好,回国娶妻生子也好,都不会再有什么阻碍。

在器械训练场上,有很多单杠,双杠,独木桥,矮墙,陷坑之类的设施,这是郑国辉亲自设计打造,在江宁镇的各个兵营中都有,用于对士卒施训。

教导团的第三期学员也在集中,一个个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弄得全身像泥猴子一样,依然生龙活虎。

在这些人群中

郑国辉看到了三弟郑国光,四弟郑国耀,他们两人分别化名郑光和郑耀,同样在学员中训练,没有得到任何特殊照顾。

只一个多月时间,人就晒得黑了许多,但也精壮了许多。

学员队的伙食比士卒高了一个层次,每日中午能见到少许荤腥,都是一个班去打一盘菜,由一个班12个学员共食,米饭管饱。

还有一大桶有刷锅水煮的汤,就是每天厨房做的菜不用盛干净,留下一些底子,然后倒入两大桶水煮开以后,打入一碗蛋花,撒点盐即成。

那蛋花细的像柳絮一样,油花只飘在表面一层,想要捞点实惠的内容根本不要妄想,就这个每天都被抢食一空。

据营官介绍

这些学员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能吃,一顿三四碗米饭堆尖了,如同饿死鬼一样就吃下去了。

如此饭量,让后勤军官大喊吃不消。

郑国辉倒不以为意,吩咐给学员们的餐食中,多加些咸肉,咸鱼,反正自家是开盐场的,吃点盐还能算钱吗?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又前往院子里检查了内务,无论士兵们还是学员们,睡的一律是兵营,屋子里沿墙面一字排开床铺,两张床之间仅相隔50厘米。

床铺就是字面上的“床铺”,仅一张床板而已,床板两端搭在方石上,大概一拳头高。

每张床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