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移民惊人的利润(2 / 3)

吕宋风云 葡萄无牙 2394 字 7天前

,甘为子侄藩国,岁岁朝贡不休矣”,大致的意思如此。

虽略有区别,但总体意思一致。

不同人看了有不同的看法,恭亲王奕訢看了在意外之余,多了一份欣慰和脸上增光添彩,这也是风雨飘摇中朝廷的一针强心剂。

别看四处在造反,中原及西北地区战火涂炭,可依然有海外王国相继归附,这就是天朝上国的威严啊,这就是莫大的体面啊!

这就像社会老大正在焦头烂额之际,又闻小弟来投奔,顿时精神大振,妥妥的好事啊!

以恭亲王奕訢的远见卓识,当然不认为远在南洋的楚国会有谋反朝廷之举。

要反早反了,占据金陵及江浙之地很困难吗?

何必巴巴的跑到数千公里之外,大费周章的赶跑佛郎机白人占据之地,再以此为基础建立楚国。

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同样意味的信函,在老丈人李瀚章的眼中,多了一份楚王郑国辉立意在南洋发展,国内多请照拂的一层意思。

而在便宜的岳家二伯叔李鸿章看来,又多了一层帮着在朝廷关说的意味,这是尊重,也是请求,同时表明了楚国对朝廷的正式态度,让他大感欣慰。

用了半晌功夫

将这几封密信一挥而就,郑国辉仔细审阅一遍后,满意的点点头。

这样的信件就是泄露出去,亦无关大雅。

所有不能说的话都在纸背之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更不可能留下话柄。

信中对天朝上国充满了敬仰流恋,感叹神州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礼教井然,誓要在南洋广泛推行儒家文化,教化蛮夷云云,愿世为藩属,永为子侄之国,绝无可挑剔之处。

能够收到如此等级的亲笔密信,其本身就意味深长。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纵然以李瀚章,李鸿章一方制台大员的显赫身份,能够收到楚王的亲笔密信,亦感与有荣焉。

这对朝廷和楚国来说,是双方有利的好事儿。

最后一封写给四叔郑守业的密信,里面的干货就多了。

既然愿以宗藩之礼,奉天朝上国为宗主国,等于就揭开了迄今为止的面纱,对郑国辉在江南省相关的势力和产业,难免会造成一定冲击。

驻守江南省各府的军事将领,肯定首当其冲或是调任,或是免职,或是其他处置,不会留在现在的重要位置上。

郑国辉对此早做安排,在征询各人意愿后,陆续安排直属军队及官兵下南洋,包括其家眷等人在内。

将会陆续集中到崇明岛,随后转运至南洋地区。

这一批核心骨干下南洋,将会再次加强郑国辉对军队的掌控力度,以及对各府县的掌控力度。

相关事宜,由四叔郑守业有序安排,陆续退出。

至于驻扎在江南各府的兵丁,可以临时征募一些青壮充数,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原本总计约一万七八的军队,征募四五千人即可,在这个贪腐横行的时代,绿营兵吃空饷那是常事儿。

另一件事

则是留守金陵的将军府西署掌控的资产,包括房产,田地,店铺和大小府邸,安排有序的发卖,所得金银用于购置海南群岛所需的各种瓷器,茶叶,绫罗绸缎布帛之类,随从南洋船队运返马尼拉,

这部分商货销售后,资产归于皇家南洋银行专有账户,最后转呈王后直属机构,属于王室私有财产。

现如今

维持南洋航线船队的费用,大多由私盐生意的高额利润支撑,抛开各项费用和分润,每年净利润约在220万两白银上下。

按说,以如今一年百万人口规模的移民,这点钱根本就不够花用。

这与南洋移民航线的改制有很大关系,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

原本使用的十几支大型福船队陆续退出远洋航线,转回头来,成为郑记粮行在国内江河运输的主力,进一步扩大了经营范围,遍及长江中下游10多个省,势力越发的庞大。

如今的南洋航线全部使用西洋大帆船,一艘西洋大帆船相比一艘千石福船,无论载人还是载货,运载量增加了七八倍之多,所需人手只是增加一倍。

以一艘最大的二千石福船为例,远洋航行所需船员三十六人,实际载货一百二十余吨,运载移民二百余人。

千吨级的西洋风帆货船,在运载800余吨货物的同时,还可以运载八九百名移民,所需船员仅60余人。

西洋风帆货船运载量更大,抗风浪性能更好,速度更快,更适宜远洋运输。

往返一趟崇明岛至马尼拉航线,12~15天即可,这比原来的福船队节省了一半时间,效率猛增了一倍。

第二个因素,即人的因素。

在北伐成功之后,楚国缴获了西班牙人所拥有的数百艘风帆货船,大的有上千吨,小的一两百吨,几乎瞬间拥有了很强的远洋航行运载能力。

小型风帆船舶用于群岛间短途海上运输,大型船舶用于移民航线及跨太平洋航线上,还有对外贸易航线,这包括新发展的新加坡航线,加尔各答航线,西贡航线及巴达维亚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