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劳模“泰山”号(1 / 2)

吕宋风云 葡萄无牙 1780 字 7天前

“光明”号大帆船上

楚王郑国辉站在舰艉楼上,看着浩浩荡荡的舰队向着马尼拉海湾入口方向驶去,回头瞥了一眼马尼拉港。

经过几年大力建设,马尼拉港的规模比起西班牙殖民时期,扩大了四倍有余。

长长的港湾石砌的护墙一眼看不到头,伸入海湾中的十几座坚固的石砌码头,还有高高林立的蒸汽吊机,营造出了当今世界顶级港口的装卸条件。

尤其是六座深水码头,平均水深超过十米,最高可以接卸运载量3~5万吨的巨轮,在整个南洋地区首屈一指。

如今可以看到

在距离宽阔的码头广场数公里的腹地,有一些刚刚完工不久的高大碉堡设施,视线范围内就有十几座,断断续续的延伸开去。

这些碉堡设施,与扩建后的圣地亚哥堡要塞形成呼应,是锁住整个港口的一道坚强防线,可以让任何强大的来犯之敌头疼不已。

每一座碉堡高约36米,宽8米,上下共计7层,最上面的三层可以设置火炮阵地,每座碉堡最多可以装备6门10磅帕罗特线膛火炮,进驻百余名士兵。

在碉堡的下方,是长约60余米的石砌围墙,宽20余米。石砌围墙高4.2米,建造的非常坚固。

两端设有瞭望哨,内侧有木质作战巡道。

所谓“木质作战巡道”,与施工脚手架差不多。

士兵们可以登上作战巡道,在长官的命令下,举起步枪对外齐射,拱卫整個码头防线。

每座碉堡可以遮蔽方圆300余米范围,十几座碉堡呼应起来,就将长约4.2公里的整个码头区完全屏蔽起来,置于严密保护之下。

这样的防线解决不了大问题,但绝对能够让入侵敌人付出更大代价。

即便攻破了这层码头防线,让敌人更为头疼的是坚固到令人发指的伏波门要塞(注,原圣地亚哥要塞),依然横亘在眼前。

郑国辉神情满意的看着高大的伏波门要塞上,那三层飞檐斗拱式的华夏宫殿式楼阁建筑,最高一层是指引方向的灯塔,往来的船舶远隔几十公里都能见得到。

有这样一层又一层的严密防线,楚王郑国辉才敢于率领大军出击,打敌人一个冷不防。

如果说码头防线是第三层防线,伏波门要塞是第4层防线,马尼拉王城是第5道防线。

那么,甲米地半岛要塞就是第二层防线,海湾入口处的科雷希多炮台要塞,就是令人畏惧的第一道防线。

科雷希多岛在马尼拉以西48公里)处,将18公里宽的海湾入口分为南、北两条海峡,经过加固后的科雷希多要塞就处于岛屿的山巅之上。

要塞装备了6门威力惊人的15英寸达尔格伦长管滑膛岸炮、12门10英寸线膛炮,其旺盛的岸炮火力,对任何舰队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科雷希多要塞火力相当于三艘铁甲重舰之和,加之属于15英寸达尔格伦长管岸炮型,又置于高高的山丘之上,其射程完全封闭三公里长的海峡主航道。

北海峡是主航道,通航比较安全,宽3公里,是往来货船通行的航道。

南航道水深较浅,礁石众多,如今被楚国凿沉的6艘风帆货船完全堵塞,已经彻底不能通行。

这6艘风帆货船满载大块石料,这些石料用铁丝网连接成团,坐沉于南航道深处,高大的桅杆依然支楞在海面上。

这些桅杆上,都缠着用于警示的旗帜,寓意过往的货船此路不通。

若真的头铁硬闯,那只能是增添更多的沉船而已。

阵容严整的远征舰队依次通过科雷希多要塞,要塞上的士兵列队行礼,吹响了悠长的出征号角,为远征舰队送行。

当“光明”号大帆船驶出北海峡,前后十几只风帆全兜满了海风,强大的拖拽力道作用在船体上,让“光明”号大帆船顺风疾驰起来。

常年吹拂的东南方向,令整个舰队速度节节攀升,整体航速很快达到了12节,一路劈波斩浪的向西方行驶而去。

“光明”号大帆船率领的风帆战列舰队,很快就越过了慢腾腾的铁甲舰队,依然速度不减的向前疾驰。

笨重的铁甲舰在海面上,即便风帆兜满了海风全速疾驰,亦不过六节左右的航速,只是风帆战舰的一半。

由于这是一趟长途奔袭,铁甲舰上的蒸汽机并没有开启,仅仅依靠风帆慢吞吞的行驶,很快就被风帆舰队赶上并且超越。

楚王郑国辉踱步走到另一侧船舷边,从这里近距离看着一艘接一艘被超越的铁甲战舰。

铁甲战舰上的官兵们精神饱满,相继升起了王旗,所有官兵沿着船舷站立,面向楚王陛下举手敬礼,致以崇高敬意。

这是一次战前检阅,看到的高昂斗志让楚王郑国辉很满意。

5艘铁甲战舰呈“一”字纵队,排在最前面的是体型格外巨大的一艘铁甲舰,就是排水量高达4683吨的“泰山”号铁甲舰,妥妥的海上巨无霸。

这艘紧急改装的铁甲舰,楚国买下来可真不亏。

在和平时期

往来与群岛之间运送大量的铁矿石,铜精粉,一条船就承担了整个矿石运输航线,真可谓劳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