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按兵不动(1 / 2)

事已至此,后悔也无济于事。

皇帝扫视一众大臣,“众爱卿,眼下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朕问你们,眼下各处驻军将领中,可有能与萧九尧这叛国之贼相抗衡之人?”

朝堂之上,一片沉寂,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皆是无奈与焦虑。

国都之内,战将稀缺,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若要应对萧九尧这样的强敌,只能从各地调遣,但眼下局势复杂,调兵遣将并非易事。

北戎刚刚被稳住,局势尚未完全稳定,若此时调动北边的将领,只怕会激起北戎的再次侵扰,后果不堪设想。

东面大齐与蜀地一样,一直对北离虎视眈眈。

每当北离有战事发生,他们便趁机滋扰边境,企图浑水摸鱼。东面的将领同样不能轻易调遣。

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但终究未能讨论出一个明确的结果。

各地将领,大多与萧九尧有过交集,或对其威名有所忌惮,皆非最佳人选。

皇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甘,“难道我北离,竟无人能与萧九尧一战?”

“蜀地艰险,本就是易守难攻的地势,再者剑门关作为蜀地门户,更是有精兵把守。

不若我们先囤兵驻扎,蜀地地希人少,何不考虑从其他路线攻入?”

这就相当于北离已经先认输了,毕竟这可是曾经的附属地。

皇帝面色很不好,见众人又确实没有什么好主意,只说明日再议后就下朝了。

......

北离按兵不动,定南军自然是全军待命,严防死守。

按兵不动,不等于什么都不做。

萧九尧见对面多日未曾动兵,派出去的斥候回来说敌营依旧日夜操练不停。

看样子有长期驻扎的打算。

这对蜀地显然是极大的威胁,然而他们的情形,主动出击亦非良策。

他们人手不足,就算能派兵将敌军打退一个城池,他们依旧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守城。

这个时候就开始显现出蜀地的弊端了,人口还是太少了。

萧九尧知道得发展农耕经济,但两位城主更加注重平日里的享乐,想得并不长远。

北离朝廷经过几日的商议,终于派出了西北军副将潘鹏前去迎战。

潘鹏在西北军战功彪炳,且因为上一辈的恩怨,他和萧九尧一直不对付。

这让范霄看到了机会,一直大力举荐他。

潘鹏在西北军只是一个副将,离开也不会对西北军有太大的影响。

一众朝臣终于推举出看来一个众人都满意的将领,所有人松了一口气。

潘鹏本人野心勃勃,也打算来蜀地建功立业。

他到的第一天,中军将士就面色不善,灰头土脸。

这才了解到,原来是十万大军半月的粮草今日被截了。

问题是怎么被截的都没有弄清楚,众将脸上一片精彩纷呈。

潘鹏觉得正是时候展露自己,带着将士前往粮草被截的地方。

远处有人拿着望远镜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十万人的粮草并不是小数目,山路狭窄,他们又是如何运走的?”

众人循着车辙印,寻到一处山崖处就断了。

人或许可以从山崖下去,但是粮草呢?粮草是怎么弄走的?

想不通,没人能想通。

萧九尧领着士兵,截了粮草后让他们先一步从山崖下去,说了一个汇合的地方。

他把所有人的都支开了才迅速的收进了空间。

到地方的时候,他又已经把粮草都挪了出来。

这队士兵不过百来人,但各个都是其中好手,欢快的推着粮草回营了。

截粮草是早有打算,不过日子没有估计好,幸好萧九尧今日同行了,不然这么多粮草要弄回来还真是个问题。

十万人吃半月的粮草,他们只有三万人,能吃个月余了。

刘定得了消息高兴之余也对萧九尧感到深深的忌惮。

正巧这日钱彪来了江县,剑门关的地势险要,如今战局还算安稳,他也过来看看。

钱彪身后跟着幕僚林丘,刘定在萧九尧耳边说,钱彪能有如今的成就全靠他。

萧九尧看了过去,林丘察觉到视线,四目相对,林丘点了点头,萧九尧亦微微颔首。

有些人无需说太多,短暂的接触就能明白他是什么样人,刘定的说法不虚。

钱彪此人同他的名字一般,狂放不羁,林丘与他互不,大部分时间他都沉默不语。

北离的按兵不动,并没有让两位城主觉得安心。

兵力的悬殊还是太大了。

萧九尧提议从其他路线去滋扰北离边境,不能让他们把目光都聚集在剑门关。

若是再增兵,就算车轮战,剑门关也撑不了太久。

萧九尧同时建议两位城主联合巴地几位城主一起抵抗。

唇亡齿寒的道理想必他们能明白。

巴地百姓和蜀地百姓一向不和,要联合抗敌并非易事。

何况北离没有打过来之前,巴地和蜀地也经常有互相滋扰屡战不休,巴蜀两地的恩怨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