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刘松:…”谨身殿。
坐在上首的朱元璋神情冷厉,殿内也散发着不同寻常的压抑气息。就是站在下首的朱标,脸色也同样难看。除了这两位,殿内还垂首立着一人,正是刑部尚书开济。
他今日来谨身殿是向朱元璋回禀前些日子调查的各地暴/乱问题。
从大明建国以来,每年全国各地,尤其是一些偏僻的管理不到位的地区,时不时就要发生一两起农民暴乱起事问题。
虽然都是些小暴乱,对大明来说,挠痒痒一般。可蚁多咬死大象,蚂蚁多了,也很烦。
朱元璋自己就是贫农出身,开局一只碗,他造反出身,一路走到今天,谁知道会不会又出一个朱元璋’。在处理农民暴乱问题上,朱元璋从不因为'大小'就忽视其严重性。
各地频发暴动,除了经历战乱,各地秩序还不够稳定,百姓温饱问题还没妥善解决之外。当然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原因。
虽然朱元璋早早颁下政令,鼓励全国百姓开荒,开多少得多少。还采取一系列鼓励农桑的政策,一年一年的也逐渐有了成效,但问题依然很多。
朱元璋是在一个烂摊子上建立的明朝,一点不夸张,元朝管理一向混乱,更不提元末战乱,各地烽火不断,军阀政权更替,乱民不减。
朱元璋想要在这片废墟上,让他创立的大明帝国稳固下来,长治久安,那就需要治理好这片大地,还有这片大地上的百姓。
.…….
这一路上的问题和阻碍显然不少。
“白莲教?"朱元璋语气阴沉道。
这个,他老朱还真不算陌生,想当年,他加入的什么明教不也是融合了白莲教派,生出的一个造反/组织。总归来说,现在就是反他老朱,反大明的。当初朱元璋可是让军队把这些'歪门邪/道'教派给清扫了一遍的,只是,不知是残余毒瘤还是死灰复燃了。开济垂首道:“属下推测,应是白莲教,参与生事的个别乱民脚底板,刺有莲花模样。经调查,这些人算是鼓动乱民暴动的小头子。”
今年好几处都发生了农民暴乱,朱元璋一开始以为是官吏太过苛待百姓,才导致百姓暴动,一怒之下处置了好几个州府掌令官员,又命开济暗中调差。
同时朱元璋分布在各处的民间'暗探'也出动了。这一查,还真查出问题。
里面自然有官吏不法,苛待百姓的缘故,但除此之外,还让开济意外发现了′莲花'刺青问题。偏偏,是莲花模样的刺青。
偏偏,还不止一人有。
要说是巧合那就太牵强了。
而开济此时想的是,这新出的′白莲教′是这一两年出现的,还是说,之前的农民暴乱事件里面,是否也有它的身影。
之前的事自然查不明白了,不过之后的事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这件事暂时不要声张出去。"朱元璋微敛眸色,藏住翻滚不休的浓烈杀意,对开济道:“朕会派人继续调差,你先不用管,待朕查清楚再说。”
如果真有白莲/邪/教作祟……幕后黑手又是哪些妖魔鬼怪…贫民?怕不止吧。
朱元璋半张脸被烛火照亮,半张脸陷入阴影之中,一冷一热,更显得他面目狰狞。
“微臣遵旨。“开济跪拜道。
朱元璋留下太子朱标商议其它事情,没开济啥事,他自然退出了谨身殿。
待到了殿外,开济看一眼头顶热烈的太阳,抬脚,一脸平静地走出去。
等人走远了,殿门口弓背垂首的小太监们才掀起眼皮快速扫了一眼。
不愧是刑部尚书开济,所到之处莫名带来一股阴寒之气,连周围暑气都退避三舍。
开济没回刑部办公衙门,他顶着头顶烈日,从直通衙门的一个宫城门走出,直奔他的午膳解决地一一庆祥街。虽然没到他平时用午膳的时辰,但也快到时间了,天气这么热,回一趟衙门又出来,实在磨人。别人眼里,开济像是丝毫不怕酷暑,但其实,他很怕热的。他最喜欢冬天,身上有凉气索绕的感觉。开济身为刑部尚书,一部之首,俸禄不算多,却比刘松要好点。加上他家人口也很简单,除了老妻,两个仆人,也就没其他人了。
子女什么的.…以前开济倒是有个儿子,只是早早夭折了。子嗣问题,在开济这里也不算什么事儿,有没有对他来说关系不大。
尤其是家中寡母几年前去世后,更没人管他有没有后代了。
不过朝中有不少人在背后蛐蛐开济,说他是干的恶事多了,有损阴德,这才不利子嗣。这种谣言传入开济耳中,他也不在意。
直到一次,一位新人文官,也不知是胆子大,还是没脑子,居然当面指着开济鼻子骂,还把大家背后蛐蛐的子嗣问题也给骂出来了。
开济当场没啥反应,只阴冷地扫了人一眼,过段时间,开济抓了那人把柄,然后在刑部大牢里,把人剥皮抽筋了。
那些背后蛐蛐过开济的人,闻言,冷汗就唰一下,流了一身。
这事儿一出,开济大明第一酷吏的名头就更响了。而此时,当第一酷吏开济习惯性来到自己常光顾的馄饨摊子,见到了桌边一抹清凉颜色的小团子,他眼神微闪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