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麦忙天去钓鱼(2 / 3)

“其实,鲤鱼在很多古书中,都是当做药材记载的。”

“比较有名的,就是《神农本草经》中说:鲤鱼胆,味苦、寒。主目热赤痛;青盲明目。”

“北齐,徐之才的《药对》中说:鲤鱼,味甘、寒。治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下乳安胎。”

“从鲤鱼胆、鲤鱼肉到鲤鱼鳞,各方医家都有过考证,分别具有不同的功用。”

“中医治病,讲究一个时机,只要时机对了,别看只是一味食材,功效却并不比那些名贵的药材差。”

郭家父子都听傻了。

想不到一条鲤鱼,还有如此多的讲究,连那书本上写的都有。

郭明月杏眼圆睁,一眨不眨的盯着他,芳心震撼。

因为一些难以释怀的往事,她可是下过苦功,想要学习医术的。

奈何,一个农村丫头,没有人教授,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是认识了些字,根本就看不懂艰涩的古文。

更别说医书中难懂的词汇了。

就比如: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一个简单的八纲辨证,没人为她做解释,想破脑袋也不可能真正明白的。

所以,听到王承舟引经据典,脱口而出就是那些让自己望而生畏的话,心里头别提是什么滋味了。

“所以,有可能的话,去白河里抓几条鲤鱼,既不用花钱,又能治好春桃的病症,何乐而不为呢?”

王承舟松了口气,觉得今天的任务应该是圆满了。

老郭头一家,日子艰难,自己治了一场病,却没有让他们花钱。

用的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不会增加他们的负担,算是尽到了医者的本分吧。

哪知道,门外忽然响起了一阵叫嚷,“郭大柱,你咋还不去上工?”

“昨天你就旷了一天,今儿个还不去,工分还想不想要了?”

“快点儿,去地里头割麦子!”

“来了来了!”

郭大柱一慌,哭丧着脸,手忙脚乱的往外面跑去,回头喊道:

“爹,要不,你耽误一天吧。”

“我得去挣工分,要不然,家里又添了一口人,到时候分的粮食该不够吃了。”

“还有那鲤鱼……娘诶,谁顾得着去弄它啊!”

说着,一溜烟儿的跑了。

估计是村干部见地里干活的人不够,特意上门来催促了。

毕竟,当下可是农忙,老天爷不等人。

如果不能尽快把麦子收割完,一场雨落下来,地里头可都要生芽子了。

“大柱!”

老郭头紧追了几步,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了。

跺着脚,深深的叹了口气。

郭明月嚅嗫着,愁得两条柳眉都拧到一起了。

这一家子,日子,是真的难呀!

王承舟沉默了一会儿,暗自叹了口气,笑道:

“算了,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

“老郭,你在家照顾儿媳妇吧,毕竟,小孩子刚出生,确实离不了人。”

“至于鲤鱼,我帮你们弄去。”

“看病抓药,看病抓药,咱不能只看病,不给患者抓药,是不是?”

“承舟小子……”

老郭头垂着手,眼眶中溢出两滴浑浊的老泪,喉咙一下子哽住了。

短短一天的功夫,眼前的年轻人,可是让他们一家承了不得了的恩情啊!

可是,实际上,两人不过是一面之缘。

自己只是在瓜田里随口指点了他两句,那算什么交集?

老郭头心中感叹着,一步一步走上来,握住他的手,使劲儿摇着。

“没事儿。”

王承舟特别不善于应对这样的场面,尴尬的笑着,“谁家都有困难的时候,见着了,还能不搭把手呀?”

“说起来,我还是村卫生员,时间比你们自由,耽误一天工没问题。”

“等着吧,我这就回去想办法。”

老郭头感动得实在是说不出话来了,眨巴着泪汪汪的眼睛,不停怕打着他的手掌。

郭明月背过脸儿,抹了几下,回过身来,眼圈微红,哼了一声,“看不出,你这会儿倒像个人。”

明明心里头已经对他十分敬佩了,可话到嘴边,禁不住就想阴阳怪气儿一下。

不知道是啥毛病。

王承舟翻了个白眼儿,对这个虎了吧唧的大姑娘,观感已经跌到谷地了。

哪怕她长得再青春明媚都没用!

当即,不再理她,挥手告辞了。

急匆匆的渡过河去。

王家村的麦子地里,正干的热火朝天。

今天,日头比昨天还毒,早上刚过,就火辣辣的挂在天空。

地里头割麦子的社员,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脖子上都搭着一条毛巾,时不时停下来,擦拭一下汗水。

即便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头儿老太太,也来到了地里头帮忙。

他们腰腿不好,帮不了大忙,却能在田间地头帮着捡麦穗儿。

一辆辆大板车上堆满了麦子,三五个壮小伙才能拉得动,走在路上,难免会掉下来一些。

既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