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们的发现:“在四维空间中对质子进行四维展开,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容易得多。
只要用中子,在四维空间中第四个坐标轴上与我们所在的三维空间相垂直的位置,对其进行撞击,就可以将其四维展开。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将自己的飞船朝着第四个坐标轴转动了九十度。
现在在第四个坐标轴上,我们看到的飞船是完整的,但如果我们回到我们的三维世界。就只能看到飞船的剖面图,也就是飞船横过来之后的横截面。
四维展开的质子,在三维世界之中,依旧呈现为微观粒子的状态,但如果我们在第四个坐标轴上移动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他的宏观结构,而且移动不同的距离,宏观结构的大小也会遵循一个函数进行变化。
目前我们已经找到了让他的宏观结构放大到最大的角度,在这个坐标角度之下,我们理论上就可以对智子进行加工。
虽然不能像三体人一样,将智子覆盖整片天空,进行那么细致入微的加工,但如果只是让上面出现一些我们可以进行操控的结构的话,那还是非常简单的。
利用激光,我们就可以在四维结构上,进行微雕,至于如何在四维结构下,建立类似逻辑电路的硬件,智子的残骸给了我们不小的启发,相信要不了多久时间,我们就能研发出来第一颗属于人类的可控质子。”
蓝诺没想到这些科学家的进展速度如此之快,但仔细想想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三体世界的物理规则之中,每一个微观粒子之中其实都蕴藏着十个维度,只不过在三维世界之内,三维以外的结构,都只能蜷缩在微观之中。
而在四维,理所当然应该是四维以上的结构蜷缩在微观之中,四维应当是本来就能够展开的。
蓝诺暂时停止了自己对数学模型的计算,参与到了相关的控制系统的编制过程中,相比于其余的科学家对于四维的数学模型,还没有太过深刻的认知,蓝诺加入到团队之中后,许多问题一眼就能够看穿,也纠正了团队中许多科学家在三维世界中生活了太久而产生的定式思维出现的错误。
并且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眼前的质子所处的状态其实并不是四维展开,准确的说应该是恢复到了四维被拍成三维之后的状态。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类比一下就很容易理解了,原著之中快要结局的时候,太阳系挨了二向箔,所有球形的星球全部被拍成了一个个圆饼,而这些圆饼的直径,要比起他们还是球体的时候的直径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原子其实也是一样,从立体结构被拍成平面结构之后,在平面之中看起来就会显得很大。
四维物体也是如此,在被拍成三维物体的过程中,在三维世界中所呈现出来的体积也会膨胀,原本他们只是一个截面的投影出现在三维世界之中,体积和三维世界的基本粒子几乎相同,可随着被拍扁之后,他们所有的细节都以一个平面呈现在三维世界之中。这就让质子变得极为宏观,甚至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四维展开之后的智子为什么不是四维结构,而是一个空心的球体,这说明他其实并没有完全展开,只是把四维结构全部释放在了三维空间之中,不然的话,即便是在三维世界中观察,质子依旧会是一个质子,依旧是常规手段无法观测的微观粒子。
纠正了这个错误之后,科学家们的思路瞬间就开阔了,也想到了该如何用这个球形的结构,相比于三体人只是在这个空心球体的表面进行雕刻,毫无疑问对这样一个空间结构太过浪费了,其实空心球体的内部,同样也是可以雕刻结构的,而且所占据的体积要比球形的,表面一层大的多。
这样一来,即便不能像二维展开一样,在那样大的平面之上进行操作,他们也可以在一片立体的空间之中,搭建自己的操作系统。
激光可以对质子四维展开之后
表现出来的空间结构进行扭曲,按着三体人搭建硬件系统的逻辑,科学家们开始从最简单的逻辑门,对于智能粒子的操作系统进行搭建。
有了曾经搭建计算机的经验,这个过程并不困难,通过激光对于质子宏观结构的操控,难度也比想象中要小许多,虽然目前的加工都是毫米尺寸的,显得非常简陋,但在宏观结构展开到最大的情况下,质子的球形结构可以展开到半径十五米,巨大的体积上这种看起来相当简陋的加工,依旧能搭建起相对较为复杂的计算系统。
蓝诺和其他的科学家本来也没打算做到一步登天,上来就能媲美智子的程度,能够作为一种可控的高能粒子,本身就已经很让人惊喜了。
在经过了半个月时间的改造和调试之后,人类的第一颗可控质子被制造出来,它能实现的功能其实非常有限。
只能实现录音录像,充当辅助计算单元,除此之外,还有高速飞行能力,几乎可以达到光速,这也算是科研团队在三体人的智子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份技术了。
也就是向真空中借用能量,每一个基本的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