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种田流也有很多人喜欢啊(1 / 5)

众所周知,汉语博大精深,“大家跟我上”和“大家给我上”绝对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苏东坡是什么人?北宋文人、文豪,虽然是个大喷子讲话不好听,但也是文坛表率,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那是进士!

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的时代,是宋代士大夫们最高光的时刻,不少厢兵都被称为贼配军之类,那不是说所有厢兵都是贼配军,但当时的社会风潮,就是不一般的重文轻武。

他那样的士大夫,在洪水来临时竟然招呼着程龙和阿龙手下众多厢兵,跟着他一起上??

那种场面震撼度,绝对是超越了无数厢兵心理极限的,稀里糊涂,脑子一热就跟着苏轼一起上了,抗洪嘛,迎着越来越高涨的大水紧急修堤坝,就是为了保护他们身后的徐市古城。

电影进展到这里,也出现了大特效镜头,镜头就是雨天里,展示奔腾的河水犹如蛟龙一样兴风作浪,穿过一条河道,还在某处决堤,大水呼啸着淹没一眼望去望不到边的良田。

镜头里,更有一处古代封建村落,土质建筑在大水冲击下快速垮塌,被淹没,更有人惊呼着跳上砖墙房顶,爬上树顶避难,也有人逃避不及被洪水淹没。

高级特效一下子惊的戏院里鸦雀无声。

过了几十秒,当镜头转移到徐市城下,苏东坡也是雨天里,一身泥水不管脏乱,带着大队伍,和时间赛跑,和洪水赛跑筑堤坝,那真是看的观众心里急得不行,慌得不行。

哪怕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在徐市抗洪是成功了的。

但是……当这样的画面展露在大荧幕上,还是吓得不少人心里直发抖啊,很多人都想问特效是怎么拍的了,拍的太真实,太吓人了。

有些镜头是航空俯拍大河在洪水中直流而下,冲击淹没一切,也有些镜头是直对着铺天盖地的大水拍的,就像是带入了第一视角。

流畅切换中,真看的不少人心里发抖。

这些,付出了很多经费。

首先是梅雨季上游刻意关闸,存水,再在有需要的时候大放闸,让河水奔腾像是发洪灾一样,而冲破堤坝的戏份,都是故意挖掘的,临时在几百亩农田中,修建了一个宋代外观的村落。

跳上房顶和爬上树的自然是演员。

被洪水冲走卷走的?那是道具假人。

整部(东坡治水)大特效不多,也就徐市抗洪最大,特效基地自然也想做到最好,实拍的内容加上后期超算渲染、处理,自然变得更宏大,更吓人。

而在观众们心态紧绷着的时候,镜头又瞄准了徐市城内,众多想提前逃离的乡绅、宗族大人物们,站在雨中被人撑着伞避雨。

这些大部分是配角龙套,但也有观众们很眼熟的金牌绿叶们。

毕竟,梁嘉辉、程龙、洪琻宝、元标、林正瑛云集的大戏大剧组,太不缺配角了。

众多老牌绿叶都是一脸复杂,心情太复杂了,盯着前方苏轼和大头兵们一起抗洪抢修堤坝的画面,看着看着,也总算有乡绅表率,一举手臂对左右道,“乡亲们,给我上啊,苏知州在前线抗洪修堤,还不是为了保护我们徐市百姓??”

另一位老乡贤也是挥舞着手臂怒吼,“梁家子弟,给我上!帮苏知州打下手!”

他们都是喊得给我上,让听到这些号令的徐市百姓很有点怪异感,看看“乡绅乡贤”,再看看前方跟我上的苏东坡?

对比真的太强了了!

但是,苏轼的确是在帮徐市百姓抗洪啊!他是知州!都能做到这一步?大家还等什么?

接下去就是一群群徐市百姓,壮丁们,冒着雨冲出城墙,喊着号子一起抗洪了。

直到,紧急修筑的堤坝终于建好,城外汇聚的雨水虽然涨的更高了,但堤坝还是牢牢锁住了这些水龙。

一夜过去,晴天来临,阳光照耀在堤坝以及背后的徐市城墙?

无数百姓壮丁都是乐的笑开颜,大家的脸都很花,衣装也很破烂,可那种安稳安全了的精神劲头,真是……

当镜头照耀到程龙这个一身泥垢的武官身上,阿龙果断大踏步走向苏东坡,到了面前就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多谢知州活徐市全城……”

他的话都没说完,苏轼就大笑着打断,把他拉了起来,“我还是喜欢你最初时,即战战兢兢,又带着一点桀骜不驯的摸样。”

阿龙懵逼的一脸凌乱。

直到苏轼起身走下堤坝时,一路走过,厢兵和百姓壮丁也是呼啦啦跪了一地,有的是单膝抱拳行礼,有的是双膝跪地大喊多谢知州保家救命之恩。

苏东坡一路也不多说什么,走下堤坝后才冲着程龙招呼,“姓王的,以后少吃点空饷少喝点兵血,赶紧回去休息一天,明天跟我一起出城,救灾!!”

一大群厢兵唰的看向了程龙,阿龙又是一脸的恶心和难受。

我特么就算吃空饷喝兵血,你真的合适